信息公开

0371-63934118

医院地址:

郑州市经八路2号(医院本部)/  郑州市南阳路32号(北院区)

门诊电话:

63921550

急诊电话:

63910120  63914606

体检电话:

63974598  63928159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医院新闻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康复训练

发布日期:2024-04-17 17:01:18

       据统计,在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阻肺的发病率高达13.7%,慢阻肺不但影响患者个人劳动能力,慢阻肺患者也会成为家庭的人力及物力的负担,随着社会老龄化,慢阻肺也将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负担。肺康复是指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包括呼吸训练、运动康复训练、营养、心理与行为干预等,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能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长期坚持肺康复可以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肺功能;坚持运动康复提高运动耐力,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次数,减少住院的次数,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一、呼吸训练
 
       目的是建立有效呼吸方式,提高呼吸效率;改善患者肺通气;改善呼吸肌肌力、耐力;保持并改善胸廓的活动度;维持和改善患者的体力。
 
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进行慢阻肺康复的重要措施,腹式呼吸的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气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保证最大吸气量,呼吸运动时,尽可能减少肋间肌、辅助呼吸肌的无效劳动,使之保持松弛休息。
 
 
2.缩唇呼吸
 
       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收拢,作吹口哨样,呼吸须按节律进行,吸与呼的时间之比为1:2~3,这使肺内残留气减少,吸气量增加,肺泡内氧分压增进,使氧气吸入增加,提高气道内压,防止气道过早闭合,增加呼吸的有效性。
 
 
3.呼吸训练放松练习
 
       患者可采取卧、坐、站立位,放松全身肌肉,对不易松弛的患者可以教给放松技术,还可作肌紧张部位节律性摆动或转动以利于该部肌群的放松,放松练习有利于气急、气短症状的缓解。
 
 
4.腹部加压暗示呼吸法
 
       可在卧位或坐位进行,患者用一只手按压在上腹部,呼气时腹部下沉,此时该手再稍加压用力,以使进一步增高腹内压,迫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将腹部徐徐隆起,该压力既可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同时又可诱导呼吸的方向和部位,按此法进行练习,可使膈肌活动范围增加2~3cm,从而有效地增加通气量达500ml以上。
 
 
二、运动康复训练
 
       目的是改善心肺功能,恢复活动能力,运动训练是呼吸功能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上肢训练、下肢训练以及全身运动训练。
 
1.耐力运动训练
 
       以低负荷进行长时间的有氧训练,有益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及全身运动耐力。通常采用步行练习,步行速度至出现轻至中等呼吸旁人谈话为宜,对重症患者建议边吸氧边活动,以增强其活动信心。活动时间从5min开始,以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至20~30min,每天1~2次,长期坚持。耐力训练前后作全身体操或放松体操,以做准备活动或整理活动。其他的训练方式包括:骑自行车、跑步、打太极拳等。
 
 
2.提高上肢活动能力
 
       可以用体操棒做高度超过肩部的各个方向的练习或高过头的上肢套圈练习,还可以手持重物(0.5~3kg)作高于肩部的活动,每次活动1~2min,休息2~3min。每日两次。
 
 
三、氧疗
 
       慢性肺气肿患者多存在低氧血症或潜在低氧血症,尤其夜间明显,低氧血症可致多脏器功能不全,吸氧可以24h持续或以夜间为主,氧流量1~2L/min,浓度为24%~30%。教会患者和家属氧气袋或氧气瓶吸氧的一般操作,要注意因吸氧而造成二氧化碳麻醉,氧流量休息时<3L/min,运动时<5L/min。能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饮食调整
 
       营养不良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营养不良还影响气驱动力,降低呼吸中枢对氧的反应,营养不良使呼吸肌储备下降易于疲劳;由于呼吸负荷加重或呼吸频率增加使呼吸功能增加,致使能量消耗增高,此外,饮食摄入不足也是一个因素,指导患者多食用一些有营养价值的饮食,如:肉类,蛋类、奶类,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
 
 
2.心理康复护理
 
       患者长期缺氧、气短、气促且疾病反复发作、消耗体能,疾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鼓励及支持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各种社会活动和正常交往,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运动训练,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发病,延缓疾病的进展。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董娟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