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芽囊原虫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人畜共患寄生虫之一,其感染可导致人芽囊原虫病。它是一种条件致病的寄生虫,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饮用水来源、卫生条件以及气候等,都是影响人感染人芽囊原虫的重要因素。人芽囊原虫致病机制至今不明,大多认为人芽囊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结肠及回盲部,以肠腔内容物为营养来源,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时,虫体可大量繁殖,导致患者黏膜损伤和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水样便、疲劳等。严重者病程延长、反复发作、治疗困难,不易痊愈。
人芽囊原虫有哪几种类型?
人芽囊原虫根据外形特点可分为空泡型、颗粒型、阿米巴型、复分裂型及包囊型5种类型,各型介绍具体如下。
1、空泡型:
呈圆形或卵圆形,虫体中央有一透亮的大空泡,核呈月牙形或块状,人体误食包囊后会在肠道内形成空泡型虫体。此型在粪便中最常见。
2、颗粒型:
由空泡型发育而来,颗粒分为代谢颗粒、脂肪颗粒、繁殖颗粒3种。
3、阿米巴型:
形态多变,伪足伸缩缓慢。胞质中含有细菌,多见于急性腹泻病人,人芽囊原虫的致病性与此型相关。
4、复分裂型:
体积最大,虫体内含有多个核,核与核之间有胞质相连。
5、包囊型:
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中含有1-4个核,外覆有一层厚的囊壁,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此型会污染食物及水,是人芽囊原虫的感染期。
人芽囊原虫感染后症状?
人芽囊原虫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多数人芽囊原虫病无症状,感染严重者可有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厌食、恶心、呕吐,有时部分患者可有腹胀、关节痛、发热、寒战、消瘦等症状,儿童还有可能并发生长发育延迟等。典型症状有:
1.腹痛:多为腹部隐痛。
2.恶心、呕吐:患者常进食后感觉腹部不适,而后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3.厌食:由于恶心、呕吐,患者常不想进食。
4.腹泻:粪便性状以水样便多见,有时也可见血便和黏液血便,腹泻症状与虫体数量有关,一般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可持续数日至数月,甚至几年,间歇时间为数天或数月。
哪些检查是证明人芽囊原虫感染的“金标准”?
证明人芽囊原虫感染的“金标准”主要是病原学检查,因其常存在于患者粪便中,检验科医生会将患者的粪便作为标本,直接涂片或滴加碘液进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治疗
人芽囊原虫病轻微症状者无需治疗,症状严重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多数治疗周期为5-10天,有些患者经治疗后仍出现反复发作,需延长疗程,患者可重复2-3个疗程治疗。
甲硝唑为人芽囊原虫病的首选治疗药物,但甲硝唑应用日益普遍,对甲硝唑有抗药性或甲硝唑应用后疗效不明显时,可改用替硝唑或者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巩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