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淋巴水肿的患病人数约为1.7亿,据统计,在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中,淋巴水肿排在第11位。由于淋巴水肿患者的病情一般呈慢性发展,发生早期常常被忽略,待确诊时已属晚期。所以,早期发现淋巴水肿,并及时做好干预,非常重要。
什么是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机体某些部位的淋巴液回流受阻,液体在组织间隙异常增多而导致局部组织出现水肿。
预防淋巴水肿,这些小细节不容忽视
1、“一主动”
即手术后主动并坚持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因为肌肉活动有助于促进淋巴回流。
2、“二避免”
即避免劳累、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
3、“三禁忌”
①禁注射:禁止皮下、肌肉、静脉注射以及采血等操作,以防血液循环骤减,使淋巴液生成增加,穿刺处可能导致感染,使淋巴液回流受阻。
②“禁压强”:禁止衣服过紧,禁止患肢测量血压、禁止拎重物。
因为过大压强会导致淋巴管挛缩,使淋巴回流受阻。
③禁感染:保护皮肤清洁与完整、避免抓挠。
4、常规预防
①定期检查,如果皮肤肢体有围度、颜色、温度或皮肤的任何变化,及时告知医生或淋巴水肿治疗师。
②保持健康的体重,肥胖会增加淋巴水肿发生的风险。
③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软毛巾轻洗皮肤,不可擦洗。
④进行适当的锻炼,推荐的运动方式有打太极、散步、进行腹式呼吸等。这些运动可促进淋巴循环,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
⑤避免肢体挤压或过度拉伸等,患者患肢避免打羽毛球或网球、进行离心运动、持续的甩手锻炼等。
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手术治疗和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DT)为主。其中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中的手法淋巴引流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积极推广的一项先进、有效、安全、运用广泛的淋巴水肿治疗方法。
手法淋巴引流是通过一种按摩技术和规范的手法帮助患者促进淋巴的流动,从而减轻甚至消除水肿。主要包括四种基础手法:定圈法、泵送法、铲送法和旋转法。
手法引流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上肢淋巴水肿手法引流
先按压激活区域淋巴结,包括锁骨上、腋窝、腹部、腹股沟;
进行腹式呼吸,激活腹部淋巴;
根据淋巴管走向进行按摩引流,一般引流顺序为:上臂外侧、前侧、内侧、后侧、肘关节、手臂前侧、腕关节、手背。
下肢淋巴水肿手法引流
先按压激活区域淋巴结,包括锁骨上、腋窝、腹部、腹股沟;
进行腹式呼吸,激活腹部淋巴;
根据淋巴管走向进行按摩引流,一般引流顺序为:大腿外侧、前侧、内侧、膝关节、腘窝淋巴结、小腿内侧、外侧、踝关节、足背。
手法引流的原则
自我淋巴引流需经过淋巴水肿治疗师的专业指导、根据水肿部位,水肿程度等掌握引流途径和手法。总原则是:先躯干后肢体、先健侧后患侧。先按压区域淋巴结(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然后按压引流区域和淋巴管走向进行按摩。
自我引流时,手法一定要轻柔,手与皮肤需要直接接触,避免存在摩擦力;
挤推的方向遵循淋巴流动的方向;
不间断且有节律的操作,每个步骤可重复15-20次;
治疗肢体时从近心端开始治疗,然后远心端,再回近心端;
不能引起疼痛或者充血。
小结
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然而,淋巴水肿可以通过规范的治疗和护理,可缓解症状,控制其发展,减少致残致癌等发生。如果出现淋巴水肿请不要惊慌,我院拥有经验丰富的淋巴水肿专业治疗团队,希望通过我们的精准聚焦,全程守护,为您保驾护航。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陈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