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秋收冬藏”,大家都知道,冬季是宜收藏的季节,是宜进补的季节,是身体要储藏能量抵抗寒冬的季节。可为什么很多人都是当归羊肉、阿胶枸杞一吃,就咽疼口干,口腔溃疡,大便干燥呢?逼的人大冬天的喝凉茶,火是降了,可是胃可不舒服了。那冬天为啥更容易上火?又要怎么防止上火呢?
其实啊,这是典型的上热下寒的现象。常常有患者表示自己肠胃受不住吃凉,腿脚怕冷、腰腹冰凉,但是想给自己补一补,又一补就上火,这在临床上可不少见。那为啥人会那么矛盾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第一,就是脾胃不通,脾胃在我们身体的中焦区域,也就是腹部,是上焦和下焦的连接点。这里一点瘀堵了,上面的火下不来,下面的水上不去,就造成了热一直往上,寒一直向下。而脾胃不运化的原因有很多,譬如暴饮暴食,吃得东西太辛辣刺激,或者太油腻、太杂乱等等。脾胃消化的压力太多了,都会损伤脾胃,从而产生瘀堵。正所谓胃气不降,脾气不升,中焦不通。
第二,就是上面的火太旺了,下面的水不能制衡火了,就会出现问题了。那火从哪里来?比如冬季感冒高发,外感发热后,就使肺火旺盛;比如我们吃的太多太油腻,就会积食,积食久了是会化火的,胃火就起来了;再比如人们情绪不佳,造成我们肝郁,肝郁化火。还有比如睡眠不好,肝火心火都会偏旺。
既然已经知道了上热的来源,我们生活中就可以注意防范了。那冬季怎样做能不上火地补一补呢?给大家介绍几个方法。
其一,暖背。背部有人体的督脉和膀胱经。督脉又称阳脉之海,可调节人一身的阳气,阳气足则气血行。而膀胱经上有五脏六腑气血输注的穴位,能调理五脏六腑的气血平衡。在背部可以进行暖背、搓背、推背、灸背等。
其二,关元穴和气海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与心脏相表里。小肠的热是下焦热气的重要来源。关元穴配合气海穴,是益气通络的经典搭配,既可以局部暖腹部,也可以治疗下肢腿脚冰凉。
位置:关元穴:肚脐下3寸;气海穴:肚脐下1.5寸。
其三,是复溜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是肾经的母穴,虚则补其母,所以是补肾的要穴。
位置:内踝尖向上2寸,跟腱的前方。
这些穴位都可以按一按,用暖水袋热敷,或艾灸都是可以的。
了解了以上中医知识,建议您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身体调理,效果更佳。如果身体遇到其他未知情况,或者有更多养生的需要,则需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把脉问诊。总之,祝您冬日康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