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一听到“疣”字,就闻“疣”色变,避而远之。那么,皮肤“疣”真的会以一传百吗?其实,疣类确实有传染性,但并非一碰就感染。
身体为什么会长疣?
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或者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人群普遍易感,以16~30岁为主,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更加易患。
疣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感染,分别为直接接触或自我接种传染。比如直接接触疣患者的患处、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毛巾、门把手),性接触等可引起感染;用手触摸疣体可导致疣体的自身传播。皮肤有创伤时更容易感染,如指甲啃咬、剃须、长期水的浸泡后有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创口。
简单来说就是当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到了HPV病毒就可能会引发疣体。常见的皮肤疣包括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丝状疣和尖锐湿疣。
寻常疣
寻常疣寻常疣俗称“刺瘊”“瘊子”,多由HPV2型所致,多发生在5~20岁之间。由于自身接种的关系,寻常疣可以于发生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手部为多,手外伤或水中浸泡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典型皮损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
跖疣
跖疣为发生在足底的寻常疣,多由HPV1型所致。可发生于足底的任何部位。外伤、摩擦、足部多汗等均可促进其发生。皮损初起为细小发亮的丘疹,渐增至黄豆大小或更大的淡黄或褐黄色的斑块,表面粗糙,界限清楚。
扁平疣
扁平疣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多由HPV3型所致。一般在颜面部、手背及前 臂容易出现。典型皮损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圆形或椭圆形,呈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多骤然出现,数目较多且密集。
丝状疣
从名字上可以猜出该皮损形态是丝状的。主要分布于眼睑、口周及颈部。临床表现为丝状或细长的结构,根部狭窄,表面指状突起,一般多发。
尖锐湿疣
主要发生于生殖器、尿道口、肛周及肛内等部位,多由HPV6型、11型、16型、18型等感染引起,95%以上的患者通过性接触传播,少数情况下经污染的内裤、便盆等感染。起初表现为针尖样小丘疹,渐渐增大、增多,形成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赘生物。少数病人皮疹过度增生,形成“巨大尖锐湿疣”(直径大于3厘米)。女性宫颈高危HPV感染亦有诱发宫颈癌的可能。
怎么治疗?
1. 药物治疗
通过服用药物实现疣体的康复治疗。
2.激光治疗
可以采用光动力疗法或者二氧化碳激光等。
3.物理疗法
冷冻疗法、电灼疗法、红外凝固治疗适用于数目少的寻常疣和跖疣。
4.手术切除
个别巨大疣体可行手术切除术。
如何预防?
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在疣体表面刮、剔,不要抓、掐、自行修剪疣体;不共用私人物品,如毛巾、贴身衣服、拖鞋、剃须刀等;避免去卫生不达标的公共场所;注意性生活安全性;女性定期做妇科检查和宫颈癌筛查,接种HPV疫苗。
其次,疣的出现与我们机体的免疫力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加强锻炼,营养均衡,不抽烟、不喝酒,饮食、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疣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都是传染源。所以发现患疣之后,为避免造成进一步传染的风险,建议尽早到医院皮肤科就诊,避免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不必要的生活困扰。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汪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