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寒冷,感冒大行其道。流鼻涕、咳嗽、发烧的人不在少数。其中,流“清鼻涕”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症状。但是最近,我院神经外科却收治了一个不断“流清鼻涕”的小伙子,而最终治好他“流清鼻涕”居然要动手术!
小孙是个健身达人,每天早晨都坚持长跑。但在几个月前的一次跑步时,他不小心绊了一跤,摔到了头部。当时没有什么很不好的感觉,起身后就继续跑步了。因为受伤不重,他也没放在心上,依旧重复着日常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早晨起床后他就发现鼻腔中会流出清亮的“鼻涕”,跑步后还会增加,而不跑步坐下休息一会儿后,“鼻涕”自己就不流了。他以为自己感冒了,吃了两天药,休息了两天,见“鼻涕”已经不流了就以为感冒好了。就这样过了两个月,某天他在跑步的时候,又出现了流“清鼻涕”。当地医院按照鼻炎给与了相应的治疗,没有啥效果,而且“鼻涕”越流越多,最终严重到只要低下头就顺着左鼻孔向下滴!经人介绍,他来到我院神经外科就诊,陶胜忠主任检查后发现,他得的根本就不是感冒和鼻炎,流的也不是“清鼻涕”,而是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鼻漏和它的常见“泄漏”部位
脑脊液是一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液体。正常人的脑脊液清亮如水,处于密闭的颅腔和脊髓腔内。只有当疾病、外伤、手术等原因破坏了脑脊液存在的密闭环境,脑脊液才会流到外界,这就是脑脊液漏。脑脊液漏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会导致颅内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据陶胜忠主任介绍,脑脊液漏最常见的部位是鼻漏。因为在所有的颅骨中,颅底的骨质最为菲薄,最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发生骨折而导致脑脊液漏。
那么,如何判断鼻腔中流的是脑脊液而不是鼻腔卡他性分泌物,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清鼻涕”呢?神经外科耿晓腾医生给出了答案:首先,除了罕见的原因外,脑脊液鼻漏多数有头部外伤史;其次,脑脊液漏所流液体清亮透明稀薄,而且这种液体的量随着体位或者动作改变而变化,例如低头、憋气、用力排便时增加,仰头、平躺、放松时减少;最后,检测鼻腔流出液中的葡萄糖、氯离子和β-转铁蛋白就可以将两者完全区分。
小孙在入院完成了相关的检查后,接受的第一项治疗就是卧床,这是因为部分脑脊液漏患者可以通过卧床休息而自愈。而一旦卧床两周漏液还存在,就需要手术治疗。而小孙在卧床两周后,就因脑脊液漏还存在而接受了手术治疗:内镜下经鼻腔脑脊液漏修补。据神经外科刘展副主任介绍:“脑脊液鼻漏修补的最关键,有时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就是寻找漏口。以这名患者为例,他原本的创伤并不严重,没有明确的颅底骨折,因此明确他漏口的部位就非常困难。好在我们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术前将他的核磁共振影像和薄层CT影像融合到一起,再通过多模态的三维重建,基本确定了他的漏口位置。”而之后的手术中也证实,漏口的部位和术前判断一致!
术中确定脑脊液漏位置和术前判断完全一致
在随后的病例总结中,陶胜忠主任还强调道,通过影像学检查,我们发现这名患者的鼻窦腔非常巨大,也就是鼻窦气化程度远超常人,这样就会使他的颅底骨质远比正常人菲薄,这恐怕也是轻微外伤就导致脑脊液漏的原因。结合之前我们科治疗的几例没有严重外伤而出现脑脊液漏的例子,提醒我们医生,对于那些鼻窦气化过度的患者,出现持续“流清涕”时,要警惕脑脊液漏可能。同时,当他第一次出现“流鼻涕”自己休息后不再流了,如果能继续保持平卧休息,不再短时间内继续跑步和受伤,可能这次手术就能避免。最终,小孙术后恢复的非常好,顺利出院。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