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组织形态多样,种类繁多,在发病因素、好发年龄、治疗方法及预后上都有比较大的差异。近年来,随着分子病理的发展,子宫内膜癌有了分子分型,进入了分子诊疗新时代。那么,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都有哪些?如何进行分子分型?哪个分子分型的预后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分子分型?如何进行分子分型?
2013年,癌症基因组图谱多组学研究,将子宫内膜癌分为超突变型、高突变型、高拷贝数型、低拷贝数型四个分子类型,但由于这种分型方法费用高,操作复杂,后被简化为相对应的四型,分别为POLE突变型(超突变型)、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高突变型,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P53基因突变型(高拷贝数型)、无特定分子谱系型(NSMP)(低拷贝数型)。这种简易分型法主要通过免疫组化、POLE基因突变检测就可以实现,大幅度减少了患者的花费,提高了临床可操作性。
哪个分子分型的预后较好?每个分型又有哪些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呢?
在这四个分型中,预后最好的要数POLE突变型了。对于术前检测证实为此型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选择手术的患者,手术过程中可以不进行淋巴结清扫,手术后分期为Ⅰ~Ⅱ期,可考虑随访,不做辅助治疗。如果需要辅助治疗,患者会从免疫治疗或PARP抑制剂中有较好的获益。所以目前建议对所有子宫内膜癌进行POLE突变检测,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全面管理。
预后中等的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该型子宫内膜癌分子机制明确,组织形态独特,是免疫疗法的最佳治疗对象,获益明显。此型患者还需要排除林奇综合征,重视体检,预防性筛查林奇综合征第二继发性肿瘤。
无特定分子谱系型也是中等预后,预后主要取决于病情的“早晚”。此型对激素治疗敏感,年轻患者保育治疗效果较好。此型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预后相关分子改变,但一些分子改变正在研究之中,例如CTNNB1的基因突变可能与部分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明显相关性。
在这四型中预后较不好的要数p53突变型了,该型多见于绝经后高龄患者,瘤细胞异型性明显,进展较快,但该类型可能对化学疗法敏感。
总之,随着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成熟和发展,会有更多的患者找到适合自身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战胜子宫内膜癌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吴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