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常伴有恶心,严重时呕吐。正常人的内耳里有一种极其微小的碳酸钙结晶,即耳石。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可能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的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多持续数秒至1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
耳石电镜图(放大2万倍)
耳石症的主要特征有什么?
耳石症临床表现有五个特征:
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
2、旋转性:眩晕具有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4、复发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5、耐受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
耳石症的病因是什么?
引起“耳石症”的原因很多,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因。原发性可能和老年退行性改变,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年龄等有关。继发性的原因主要有:外伤,头颅外伤后可出现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耳部疾病,中耳乳突感染如病毒性迷路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淋巴瘘、梅尼埃病缓解期等,均可导致耳石脱落。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容易诱发耳石症,比如长时间躺着看电视、手机或者伏案工作,熬夜等。
耳石症需要做什么检查?
完善听力学检查、位置试验、眼震电图、神经系统检查、头部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耳石症有什么治疗方法?
耳石复位治疗:可以通过徒手或者仪器进行耳石复位治疗,操作简便,约5分钟即可完成,且效果良好。
药物治疗:一些药物比如倍他司汀、银杏叶制剂有一定的疗效,但继发性者病因治疗极为重要。
耳石复位后要注意哪些方面?以后怎么预防呢?
手法复位后2-3天内尽量避免患侧卧位,避免头部活动幅度太大;少部分患者出现2-3天内眩晕复发,可能是“耳石”未能粘附而再次脱落,需要重新复位治疗。研究显示服用碳酸钙片有一定预防作用,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规律作息,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保持良好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加强身体锻炼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朱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