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来,随着气候冷暖交替变化,小儿咳嗽,发热逐渐增多,有些患儿是感冒后遗留缠绵咳嗽,有些是首发咳嗽,有些咳嗽很快消失,还有些咳嗽是相当顽固,十八班武艺全用上后还是有些咳嗽。本文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检索,提供一些疗效好、简便易操作的中医外治疗法。当然,最好还要配合西药或中药治疗,来加快患儿的咳嗽康复。那么都有哪些好用的外治疗法呢?
穴位按摩
一说到穴位按摩,大家都会想到小儿推拿,no,no,no!小儿推拿一般比较专业,需要到专门的诊所或医疗机构去做。此处所讲的穴位按摩是可以家用的,爸爸妈妈一学就会的,可以每天在家里给孩子做的。此处总结了尺泽,膻中,云门三穴的取穴和操作方法。
尺泽穴
取穴方法:手臂前伸——手掌向上——微屈肘——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处取穴。方法一:按揉法,微屈肘,用一手拇指放在尺泽穴上,其余四指放在合适的部位,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以指腹进行旋转按压。每次按压可以先顺时针转50次,然后再逆时针转50次。然后用同样的手法再揉捻对侧的尺泽穴,上肢有放射性酸胀感则效果好。方法二:拍打法,拍打过程中控制节奏和力度,每侧各拍打100次;拍打力度轻柔,以患儿能耐受为度。
膻中穴
位于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处。方法:先用食、中两指自胸骨柄向下平推至剑突,再用拇指或中指按揉膻中穴,按揉50-100次即可。
云门穴
位于锁骨下方的凹陷处。用双手拇指或中指按揉双侧云门穴,按揉50-100次即可。
如果您还觉得上述方法复杂,那么来个更简单直接的,双手搓热,来回轻柔磋摩双肩胛间区,双胁肋区,搓至皮肤潮红为度。如果咳痰较多,上述操作前配合拍背效果更佳。
摩腹捏脊
为什么要摩腹捏脊呢?小儿生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较多。但小儿不知饥饱,喂养不当容易伤及脾胃。中医上讲脾为生痰之源,若脾胃功能失调,水液停聚而生痰,痰饮逆行于肺亦可导致咳嗽。摩腹捏脊可健脾化痰助消化,增强患儿抵御外邪的能力。
摩腹
全手掌置于患儿腹部,手指自然伸直,通过腕关节带动手掌在腹部表面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环形运动,逆时针100次,顺时针100次,力量柔和,不宜过重。
捏脊
患儿取俯卧位,背部暴露,家长用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对捏,将患儿皮肤提起,自尾椎开始一直捏到大椎穴,双手交替用力,从下向上,共捏脊5~10遍,以患儿脊柱两侧皮肤潮红、微微出汗为度。
艾灸或拔罐
艾灸是借助艾草燃烧的温热刺激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病位及体表腧穴,具有温阳、化瘀、行气、保健的功效。此法适用于寒性咳嗽,特别是没有嗓子痒,咳痰清稀,怕冷的患儿。用艾条艾灸患儿肺俞,足三里穴,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一般艾条距皮肤高3-5cm,艾灸时间15-20分钟,治疗过程中把大人的手始终接触患儿穴位周围的皮肤,感知温度,并且每隔2-3分钟弹去艾条燃烧端的灰烬,以防烫伤。
拔罐是利用燃烧或挤压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其吸拔于体表的俞穴或其他部位一定时间,使皮下局部充血,从而产生特定的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治疗热性咳嗽,就是嗓子痛,痰黄稠的患儿,选取大椎,肺俞,风门,膻中穴进行拔罐治疗,一般每次留罐3-5分钟。
以上方法是小儿咳嗽的辅助疗法,如果遇到任何操作问题,可到正规医院的中医或针灸理疗科咨询就诊;如果患儿咳嗽较重,应及时主动就医,并配合药物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供稿/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