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搏,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尤其在年轻人当中常见。为什么常有年纪轻轻就突发 心脏骤停的现象?这是因为年轻人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种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得他们看似身体健康,但是实际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上不适当的体育锻炼,就容易诱发心脏骤停。另外,对于没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因为过敏、触电、过度劳累等也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这3类情况人群,容易出现心脏骤停
1、【日常过度劳累、熬夜】无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也可能因为过度劳累、药物中毒、过敏等引发心脏骤停。
【建议】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最好保证在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中午时间如果能休息10-30min,能让心肌得到休息,令心率更加平稳。
2、【超量运动,出现胸闷等症状】一般来说有氧运动有利于心肺耐力的提高,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每分搏出量。但是运动要适量,要清楚自己的心肺能力和所能承受的最大运动量。很多平时不参加锻炼的人,在长时间跑步之后,体内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就会容易发生心脏骤停,引起生命危险。
【建议】在运动中,要适量运动,不宜做过度、过量运动。如果运动过程中,突然出现胸闷、心跳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则不能再强行运动,要放慢运动的步伐,继续往前慢走几分钟,缓冲一下后坐下休息。
3、【心脏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冠心病患者,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有心肌梗死发病史人群,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过心脏手术的患者,心力衰竭、心肌病患者,皆是心脏骤停的高危人群。尤其是患心梗的年轻人,早期心脏骤停风险更高。这是因为老年人在发生急性心梗时,有了缺血预适应,反而不容易发生室颤导致的猝死;而年轻人心肌梗死时,心脏冠状动脉突发完全堵塞,心肌急性缺血,缺少侧支循环,缺少缺血预适应的过程,更容易发生室颤、猝死。
【建议】这类高风险人群要控制好自己的基础疾病,遵医嘱用药,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加重。
如何判断心脏骤停?
如果有人出现以下情况,他们可能发生了心脏骤停:
1、突然倒下失去知觉;
2、没有呼吸,或者他们正在喘气;
3、不能回应摇晃或喊叫;
4、没有脉搏。
心脏骤停如何急救?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被称为“黄金4分钟”。正确进行心肺复苏后,在部分急救系统发达地区,存活率可达30-50%。一旦超过4分钟,大脑皮层细胞就会因缺氧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和死亡。在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并配合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合使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其他急救外人员要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李健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