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身骨显像?
人体的骨组织是在不停的新陈代谢的,也就是说血液中的成骨原材料会不断的进入骨组织中,骨显像剂就是一种做了标记的类似成骨原材料的化合物,把这种做了标记的显像剂通过静脉注入人体后,显像剂会到达新生的骨组织,越是代谢活跃的骨组织,显像剂聚集的也越多,在图像上就呈现异常的显像剂浓聚区(称为“热区”),反之,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发生溶骨时,显像剂分布呈现分布稀疏或缺损的状态(称为“冷区”)。然后在体外利用SPECT仪探测显像剂发出的信号使骨骼显像,上图即为一成年人正常的全身骨显像图。
全身骨显像有什么用?
全身骨显像可以反映全身骨骼的代谢情况,如果骨骼发生病变,比如炎症、肿瘤、坏死等等,那么它的代谢也会随之改变,医生就是根据骨代谢的增高或减低来发现骨骼的病变,并且这种代谢的改变要明显早于其他影像学的形态、结构的改变。具体来说,全身骨显像可以用在以下这些方面:
1、有恶性肿瘤病史,可以早期寻找是否有骨转移,以及治疗后的评估。
2、良、恶性骨肿瘤的辅助诊断,如评价病变累及范围以及是否有骨转移。
3、评价不明原因的发热、骨痛或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者。
4、早期诊断骨髓炎。
5、诊断缺血性骨坏死。
6、隐匿性骨折的诊断。
7、诊断代谢性骨病、关节炎等。
8、骨活检的定位。
9、观察移植骨的血供和存活情况。
10、软组织骨化的评价。
全身骨显像是怎么做的?
首先,护士会给受检者静脉注射显像剂。2—3小时后,受检者仰卧在检查床上,技术员会使用SPECT仪给受检者从头到足连续采集全身骨骼显像图,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5分钟,这期间需要受检者保持不动,对于不能配合的孩子,需要给予镇静。
全身骨显像对身体有害吗?
骨显像剂虽然含有少量的放射性核素,但辐射量非常小,做一次骨显像所受的辐射量要明显小于一次常规的CT检查,不会对受检者身体造成伤害,更不会对周围人群造成伤害。而且显像剂注射入体内后会较快的通过尿液排泄出去,所以我们建议多喝水、多排尿,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所受辐射量。
做全身骨显像需要注意什么吗?
为了得到满意的检查图像,需注意以下方面:
(1) 注射显像剂后多饮水、勤小便。
(2) 避免尿液对体表、衣物的污染;检查前排空小便。
(3) 检查前去除佩戴的金属、玉石等物品以防导致伪影。
(4) 检查过程中不得移动躯体,必要时需镇静。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吕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