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因神经功能受损,肢体活动能力下降,卒中患者急性期卧床时间远超过3天,恢复期每天久坐行为(即静坐、斜躺、平卧)总时间时间超过5小时。居家脑卒中患者久坐时间占清醒时间的75%,且每天的步数不到健康成人的一半。这将大大减弱小腿部肌肉泵的作用,导致下肢血流缓慢,很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如果不给予任何预防措施,75%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瘫痪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7%,肢体瘫痪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增高到75%,而50%-60%的深静脉血栓患者会并肺栓塞。一旦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无疑使脑卒中患者的病情雪上加霜,生活质量将严重受损,并引起长期严重的并发症,增加医疗保健费用,因此脑卒中患者应谨防再次被下肢深静脉血栓“栓”住。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再次形成虽然危险,但它是可以预防的。脑卒中患者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除了进行日常的基础预防、药物预防之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些运动也是很有必要的。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些运动方式:
踝泵运动
目的:模拟正常人走路时小腿肌肉的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方法:踝泵运动的动作主要包含踝关节的趾屈(俗称绷脚背)、背屈(俗称勾脚背)及环绕动作。意识清楚的可以自己床上活动,意识不清的者家属可以帮助活动。
频次:踝关节屈伸运动和环绕运动每天 3~4 次,每次 20~30 组。运动频次可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受能力适当调整。
屈伸动作(即绷脚背和勾脚背)
在无痛感或微微疼痛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向上勾脚背,让脚尖朝向自己,保持 3~5s,再最大限度向下绷脚背,保持 3~5s,以上动作为一组。双腿可交替或同时进行。
环绕动作
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掌作360度环绕,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环绕一圈后放松,可以和屈伸动作结合一起锻炼,活动频率和强度相同。
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即股四头肌运动主要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绷腿锻炼)和股四头肌非负重直腿抬高(抬腿锻炼)。
绷腿锻炼
平卧于床上,双腿放松,略分开。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绷直双腿,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肌肉收缩,踝关节尽量勾脚背,保持10秒,放松休息10秒,这样一组绷腿锻炼动作完成。双腿可同时或交替进行。建议每次20-30组,每日3-4次,运动频次可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受能力适当调整。
抬腿锻炼
平卧于床,伸直腿,伸直双腿并抬高至离床面20cm左右高度,维持5 s,再将腿缓缓放平,这样一组抬腿锻炼完成。双腿可同时或交替进行。建议每次20-30组,每日3-4次,运动频次可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受能力适当调整。
专家提醒
有研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脑卒中后前3个月发生率最高,3个月以后将逐渐下降,但仍存在风险,因此脑卒中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人群。20年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实施规范合理的预防措施,虽然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但仍不能完全阻止它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费用远远高于预防的费用,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根据医生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结果,然后遵医嘱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预防它阻止它。
在此提醒相关人群,当您出现一侧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肤温度低于另一侧肢体或者伴有水疱等情况时请及时来我院就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李旭静 王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