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我院收治了一位孕28周的孕妇,阴道出血半天。这位患者是第二次妊娠,第一胎的时候就因为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做了急诊剖宫产手术,术后恢复得还不错。这次妊娠由于一些特殊情况,只做了几次超声,没有正规产检。入院后,测血压180/110mmHg,做彩超提示胎盘早剥。医生在紧急给予降压、解痉治疗的同时,为她做了剖宫产。
这位患者的情况临床上称为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阶段。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是妊娠20周以后出现的血压升高,血压≥140/90mmHg。在高血压基础上,出现以下任何异常称为子痫前期:蛋白尿或出现母体各个系统受损的表现,如中枢神经系统的精神状态改变、头痛、视野缺损、子痫等;肝酶升高、伴或不伴上腹部疼痛,或者出现肾功异常,血液系统出现血小板减少、溶血、DIC;子宫胎盘系统功能紊乱,出现了羊水过少、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死胎等。
子痫前期对母亲和胎儿会造成严重损伤,发病越早,往往病情越重。全球每年有6.3万名孕产妇因子痫前期的各种并发症死亡,这些并发症包括子痫、脑出血、脑卒中、DIC、HELLP综合征、心衰、肺水肿、肾衰、胎盘早剥等。因此,在早孕期识别子痫前期的高危人群并给予预防,可大大减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减少危重孕产妇的发生率。
怎么筛查子痫前期的高危人群呢?
首先看有没有临床高危因素,子痫前期的高危临床因素有:前次妊娠子痫前期病史,尤其有不良结局者;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孕前BMI>30kg/m2;有慢性肾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I型II型糖尿病;有慢性高血压疾病。中危临床因素有:初产妇、年龄>40岁,多胎妊娠,既往妊娠过程中发生了胎盘早剥、死胎、胎儿生长受限等不良结局者。有一个及以上临床高危因素或两个及以上中危因素者,均建议进行子痫前期的预防。
其次,没有高危中危因素并不意味着不会成为子痫前期。单靠临床高危因素只能识别出10%的潜在患者。临床高危因素结合孕妇的平均动脉压、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血清学标志物PAPP-A、PLGF,应用FMF的预测模型,可以识别出约80%的潜在患者,建议孕妇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子痫前期的联合筛查。
怎么预防子痫前期呢?
不管是不是高危人群,都需要每周14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以降低高血压的风险。另外,孕妇需要充足的睡眠,低盐饮食,补钙,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量,控制孕期体重。
如果筛查为高危人群,则需要从妊娠11周起,最迟不超过16周,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来降低子痫前期的风险。阿司匹林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可以降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药物。
如果已经诊断为妊娠高血压怎么办?
一定要遵医嘱,定时监测血压,按时服用药物,规律产检。医生会监测孕妇血液各项指标、蛋白尿情况、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等,必要时需住院治疗。病情严重的,需终止妊娠才会好转。
子痫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1> 继续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口服药物剂量,切勿擅自停药。
2> 适当活动,多饮水,预防血栓性疾病。如果医生为您开具有低分子肝素针,请遵医嘱使用。
3> 建议母乳喂养,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4> 产后3个月,应进行血压、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确保这些指标恢复正常。如果蛋白尿或高血压持续存在,则应转至相应科室治疗。
5> 在产后6个月,应再次复查,此时建议对血压≥120/80mmHg的孕妇进行生活方式改变的指导。
6> 下次妊娠将会有妊娠期高血压(至少4%)或子痫前期(至少15%)的风险,妊娠前要进行咨询,孕早期(11-14周)要再次进行子痫前期风险筛查。
7> 在高血压妊娠后,母亲和子代健康风险(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增加,孕妇及子代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良好、锻炼、保持理想体重、无烟生活,血压控制目标是小于120/80mmHg。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孙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