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胰高血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等。早期无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多食、多饮、多尿、烦渴、易饥、消瘦或肥胖、疲乏无力等症状,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脏、眼及神经系统的病变。因2型糖尿病尤为常见(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95%以上),本文便以此种类型简单介绍。
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
不良生活习惯
近30年来,工作和生活的节律变化加大,我国居民普遍高能量食品摄入较多,活动相对较少,因此产生能量正平衡。能量过剩导致体内游离脂肪酸(FFA)增加,FFA的增加促进巨噬细胞极化,后者产生大量致炎物质,导致慢性低度炎症,或称代谢性炎症。
环境因素
空气和水的污染,也是2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当雾霾天气PM2.5超标,可极化定居在肺组织的巨噬细胞。
遗传因素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目前已发现30多个和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的基因位点,家系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38%的兄妹和1/3的后代有糖尿病。
年龄
老年人易患糖尿病。
2型糖尿病诊断
符合以下3条中的任意1条。
1、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和无原因体重减轻,随机静脉血糖≥11.1mmol/L;
2、空腹(禁热量摄入8小时以上)静脉血糖≥7.0mmol/L;
3、OGTT(糖耐量实验)时,2小时静脉血糖≥11.1mmol/L。
2型糖尿病的防治
1、饮食治疗
调整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均衡饮食;规律、定量饮食、少食多餐、戒烟、限酒,严格遵守,长期坚持。
2、运动疗法
推荐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后运动为宜,步行每分钟80-100米,每天3000米为宜,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慢跑速度每分钟100米为宜,可跑步走路交替进行;骑自行车;进行有氧运动。
3、口服降糖药物
针对2型糖尿病的不同病理生理过程,应在医师指导下个体化应用降糖药物。
4、胰岛素治疗
对2型糖尿病而言,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均存在。随病程进展,胰岛素分泌不足便成为主要矛盾,因此胰岛素治疗几乎是所有类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胰岛素的临床应用提倡个体化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患者的进食量、活动量及胰岛素用量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5、血糖监测
进行规律的血糖监测在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可以准确的评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李治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