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万物生长,俗话说:“春吃芽,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春天是野菜生长旺盛的季节,很多人喜欢采摘野菜来尝鲜。然而,不是所有的野菜都适合食用,处理不当或误食有毒野菜,极有可能引发中毒。接下来,我们科普以下几种常见的野菜。
一、构树穗
近日,我院急诊科就遇到了两例因食“构树穗”而导致中毒甚至发生了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构树穗是构树的雄性花序,含有一种叫做大黄素的成分,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大黄素在体内蓄积,更是容易诱发中毒现象。中毒的症状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消化道症状以及肝肾功能损伤。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伴有瘙痒感。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生命威胁症状。
二、香椿
作为春天不可缺少的美食香椿中含有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与身体内铁离子反应。香椿中毒主要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出现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现象此过程中还会伴有腹泻的表现。神经系统症状会引起周身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头晕、头痛等现象。
三、苍耳子
苍耳属植物的果实,含有苍耳素等有毒成分,中毒主要是误食苍耳果实或幼苗(误为豆芽),直接吃生苍耳子者食后4~8小时发病,食苍耳子饼者10~24小时发病,食幼苗者,1~5天发病。一般症状有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口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颜面潮红、结膜充血、荨麻疹等
四、蕨菜
其中含有原蕨苷的成分,是一种有毒物质,很多人说蕨菜有毒,这一点都不假。特别是幼嫩部分含量更高,而原蕨苷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2B类致癌物。但是,蕨菜只要在炒或拌之前要焯一下水,最好是小苏打水,有毒的原蕨苷就会分解;引起的中毒为消化道症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以脐周绞痛为主,偶可见下腹部重坠痛。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眩晕,偶有意识不清等。
五、黄花菜
又名金针菜、忘忧草、萱草。鲜黄花菜内含有少量秋水仙碱。食入后,秋水仙碱被氧化为二秋水仙碱,侵害中枢神经和心脑血管系统,从而导致神经麻木和内脏器官出血,若急火加热不彻底的鲜黄花菜可致中毒;中毒症状,表现为口渴、咽干、恶心、呕吐等,严重者会出现血便、血尿等。由于秋水仙碱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可以将鲜黄花菜在开水中烫漂一下,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使秋水仙碱最大限度地溶解在水中,此时再烹调可保证安全。秋水仙碱不耐热,大火煮10min左右就能被破坏。
野菜的食用提醒:
1.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菜不采、不吃。
2.保证新鲜,放太久的野菜不吃。
3.对野菜进行完全清洁浸泡。
4.食用前焯水,提高食用安全性。
5.尝鲜即可,不宜多吃。
总之,春季食用野菜要谨慎,了解野菜的毒性和食用方法非常重要。不要因为一时的口腹之欲,而忽略了身体的健康哦!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