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碘造影剂?
造影剂是指临床检查和治疗中为了增加某一内脏组织或腔道对比度,更加清晰地显示器官或腔道的形态、轮廓及病变特征,常需要应用的某些特殊物质,又称对比剂。造影剂常用的是一种不同浓度碘的药物,我们称之为含碘造影剂。
二、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分类有哪些?
三、与碘造影剂过敏的有关危险因素有哪些?
个体的碘造影剂相关过敏反应病史、过敏性疾病(含药物过敏)和甲状腺机能亢进、哮喘患者是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
四、注射碘造影剂前是否需要过敏测试?
小剂量碘过敏试验不能预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故应用碘造影剂之前一般无需做碘过敏试验,也不推荐术前常规给予预防性抗过敏措施。《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及《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2版》指出,原则上不推荐进行碘造影剂过敏试验,除非产品说明书注明特别要求。
五、为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术前预防用药是否可行?
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大多是迟发性反应,是注射碘造影剂后1 h~1周发生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0.5%—14%。术前预防用药的价值是有限的,没有随机对照实验表明术前预防用药可以减少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术前用药如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本身可引起药疹、过敏反应,由于有相同的免疫学机制,其产生的过敏反应与碘造影剂引起的过敏反应临床表现是相似的,不易区分。
六、有碘造影剂过敏史的患者,还能使用碘造影剂吗?
对于既往碘造影剂过敏史轻症的患者,在必须行造影术前可预防性用药,术中做好抢救准备。
对于既往曾发生严重、威胁生命的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则为再次使用的禁忌症,不推荐预防性抗过敏后再次使用碘造影剂。
七、当“二甲双胍”遇上“造影剂”时,需要停药吗?
对于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如果没有急性肾损伤(AKI)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30ml/(min·1.73 m2),注射碘对比剂前后均不必停用二甲双胍,术后也不必复查肾功能;
对于正在服用二甲双胍且存在 AKI 或CKD Ⅳ期或Ⅴ期[eGFR<30 ml/(min·1.73 m2)] 的患者,或者正在进行动脉导管检查可能导致肾动脉栓塞的患者,手术时或在术前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并至少停用至术后48 h,直至复查肾功能结果正常后方可继续用药。
八、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可以使用碘造影剂吗?
妊娠期女性应谨慎使用碘对比剂,除非检查必需,并明确利大于弊,方可应用;如妊娠期间需使用对比剂,应嘱其在胎儿出生之后注意检查甲状腺功能;约不到 1% 的碘对比剂可以进入乳汁并被婴儿的胃肠道吸收,哺乳期妇女无需中断哺乳。
九、如何避免碘造影剂对肾脏的损伤?
造影剂不被人体吸收,需经肾脏排出体外,在排泄过程中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或原有的肾脏疾病加重。因此,造影剂使用前后,需充分水化持续24小时,以增加肾血流量,加强代谢,促使造影剂排出,减少肾脏不良反应发生。水化途径可选择静脉、口服或口服联合静脉补液,不建议只采用口服补液的方式进行水化。《经动脉血管介入诊治中碘对比剂相关ADR防治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对ACS行PCI术后的患者给予水化剂量0.5ml/kg/h,静脉与口服水化同时进行,可减少碘造影剂对肾脏的损伤。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刘科兰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