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神经科疾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表现,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反而最容易被忽略。这篇文章将带大家一起认识“紧张型头痛”。
根据调查显示人群中约有20%人患有紧张型头痛,多在20岁左右发病,40-49岁为发病高峰。患者经常早上起来感觉轻松舒适,到下午以后逐渐出现有头部紧箍感,尤其是思考或者压力大时,伴有头昏沉感、颈肩部肌肉僵硬、颅周压痛等,但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声光刺激及恶心、呕吐少见。不过急性发作时疼痛明显,也会影响到生活,疼痛部位不定,多表现为后脑勺或者全头部压迫性疼痛。随着头痛发作频率增加,患者容易伴有神经心理障碍,例如失眠、焦虑或抑郁等。
紧张型头痛的发作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但一些常见因素会诱发头痛,例如头部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压力大、疲劳过度、咖啡因、吸烟饮酒、寒冷刺激等,也是青壮年更容易发病的原因。
紧张型头痛根据发作频率可分为:
偶发性:每月发作<1天;每年发作<12天。
频发性:每月发作≥1天且<15天;每年发作≥12天且<180天。
慢性:平均每月发作≥15天;每年发作≥180天。每一类还可根据有无颅周压痛可进一步细分。
紧张型头痛的治疗分为药物及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根据时期不同,分为对症治疗和预防治疗。
对症治疗:
发作性紧张型头痛,尤其是偶发性患者,适合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但需要注意避免滥用镇痛药物,“点到即止”,控制住疼痛即可,有以下情况时需考虑药物过量可能:
1.治疗开始后头痛缓解,但此后逐渐加重。
2.停用药物后疼痛减轻。
3.阿司匹林使用>45周。
4.吗啡制剂使用>2次/周。
另外需注意急性期避免使用阿片类、曲普坦类、安乃近、巴比妥类,这些药物对紧张型头痛急性发作期治疗效果较差,且增加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风险。
预防治疗:
对于频发性及慢性紧张型头痛应采取预防性治疗,减少疼痛发作频率及程度,提高急性期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常用药物以抗抑郁药物为主,例如阿米替林、舍曲林等,联合使用肌肉松弛剂可增加疗效。非药物治疗包括松弛训练、物理疗法、针灸等,可改善部分患者临床症状。
想要预防疾病,最重要的是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需进一步治疗,请至医院制定治疗方案,避免用药过量。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