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逐步改善,而有些患者病情反复或恶化,一定程度上会发展为重症肺炎。一些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预后差,可引起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危及生命,需收住重症医学科(ICU)密切观察、积极救治。
哪些情况容易形成重症肺炎?
在伴有心肺基础疾病时感染肺炎,或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如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军团菌等时,会增加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如年龄大于65岁,存在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慢性心、肾功能不全,1年内有住院史,疑有误吸,意识异常,长期嗜酒或营养不良等。
重症肺炎的症状
典型表现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伴有其他脏器损害时可表现为低血压、四肢厥冷、少尿、无尿、神志改变等。
什么样的重症肺炎患者需进入ICU治疗?
有以下两项主要标准之一的患者需转入ICU抢救治疗:
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或感染性休克经过液体复苏仍需要升压药物的需转入。
存在以下九项次要标准之三的需要转入:呼吸频率≥30次/分、氧合指数≤250mmHg、双侧或多叶肺炎、意识障碍、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尿素氮≥20mg/dL、体温降低、血压下降需液体复苏治疗等。
如何防范重症肺炎的发生
重症肺炎的常见原因是急性肺炎治疗不彻底或不注意恢复期护理、调养,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及鼻窦炎、支气管炎等因素导致的,要注意预防。
休息:重病肺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避免探视,保持室内外安静,这样可以减少机体内能量消耗,减轻缺氧症状,禁止吸烟。
饮食: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的流质、半流食或普食,如鸡蛋羹、青菜汤、鱼汤等,少食多餐,尽量给患者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并鼓励患者进食,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有心力衰竭时,应给予低盐饮食。
及时清除痰液、改善肺泡通气功能:对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体弱卧床、痰多而粘的患者,宜每2~3小时帮助翻身1次,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并在呼气期给予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神志不清者,可进行机械吸痰。
出院后适当地坚持锻炼,行有氧运动及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吐纳锻炼。
接种疫苗,如多价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进行预防。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