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孕期激素水平改变及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孕期阴道炎比非孕期阴道炎发生率更高且危害较大,严重的可导致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所以孕妈们要重视妊娠期阴道炎,下面介绍一下孕期最常见的三种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VVC)
典型症状: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阴道黏膜红肿,严重的形成浅溃疡。
诊断: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发现孢子或菌丝即可诊断。
治疗原则:治疗仅限于有症状和体征的孕妇;选择对胎儿无损害药物;局部用药为主,不予全身用药。
治疗与预防:硝呋太尔制霉菌素软胶囊、克霉唑等。治疗同时注意烫洗、曝晒内裤及毛巾,穿纯棉内裤,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不滥用抗生素。
随访:治疗后3-7天复查。
细菌性阴道病(BV)
特点:阴道内乳杆菌减少或消失、兼性厌氧菌及厌氧菌增多导致的阴道炎,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复发率高的特点。
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质稀薄,有鱼腥臭味,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阴道黏膜无充血的炎症表现。
诊断:符合3项即可诊断:
(1)线索细胞阳性(必备条件)。
(2)胺试验阳性。
(3)阴道分泌物pH值>4.5。
(4)阴道分泌物呈均质、稀薄、灰白色。
治疗:孕早期尽量避免应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妊娠期建议口服用药。可选方案:①甲硝唑400mg,口服,2次/日,共7天;②克林霉素300mg,口服,2次/日,共7天。
随访:症状消失,无需随访。对症状未消失或症状反复者,需随访。
滴虫阴道炎
病因: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属于性传播感染。
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异味,分泌物黄绿色,伴有外阴瘙痒、灼热感、下腹痛等。
治疗:尽量避免孕早期应用硝基咪唑类药物。推荐:甲硝唑,400mg,口服,2次/d,共7d;或甲硝唑,2g,顿服。治愈前避免无保护性性接触。性伴应常规治疗,选择替硝唑或甲硝唑单剂量2g顿服。
随访:治疗后2-4周评估疗效。
结语
孕期阴道炎不可忽视,特别是有感染相关的不良孕产史的孕妈们,一定要重视阴道炎的自我监测、筛查和预防,一旦有阴道分泌物的异常或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蔡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