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不仅能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水分、电解质,也可以鼻饲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因此,对于出院后仍需保留胃管的患者,家庭照护者及患者本人都应了解日常使用的注意事项。以下进行几方面的介绍。
鼻饲液的制作
鼻饲液可直接选用专门的营养液,或家中自制的营养汤,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作。可选择鸡蛋、肉汤、鱼汤、稀粥等制成有营养的汤。另外,还可选择稀饭、粗粮、馒头、鸡蛋、鱼肉、瘦肉、牛奶、新鲜果蔬、植物油、少量盐等材料,制成鼻饲液。食材中若有骨头、刺或较坚硬的部分,都应剔除之后再煮熟,用搅拌机或破壁机制作成鼻饲液。注意鼻饲液不能太黏稠,并且尽可能地用滤网过滤后再使用,以免胃管堵塞。
鼻饲液的温度
鼻饲液应现配现用,防止长期放置导致变质,另外温度适宜,否则易引发胃肠道不适或腹泻。鼻饲液的温度以38℃~40℃为宜,可用水温计进行测量,也可把鼻饲液滴在手腕上感受温度是否合适。
鼻饲液(食物和药物)的使用方法
鼻饲食物或药物前后可注入温开水20~30毫升温水冲洗胃管,预防胃管堵塞。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应在2小时以上,一天4~5次。注意推注动作要匀速缓慢,每次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
鼻饲药物前应先将药品充分碾碎,用少量温开水溶解后注入。如需鼻饲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品应间隔给药,每次间隔不少于半小时。对于牛奶和新鲜果汁应分开鼻饲,防止产生凝块,堵塞胃管。
注意事项
鼻饲前应回抽胃液,一方面可确定胃管的位置,另一方面也可检查管路的通畅性。当胃残余量>100ml时减少注食次数;残余量>150ml时或患者出现腹胀、恶心等不适时,应停止鼻饲。另外,鼻饲前应将注食器内的空气全部排出之后再注入食物或药物,刚开始鼻饲时要少量,病人逐渐适应后再慢慢增量。
鼻饲后应让患者保持半卧位0.5~1小时,然后才可以躺下,避免食物反流误吸,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风险。
鼻饲后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用橡皮筋扎紧后固定好,防止食物反流。
长期鼻饲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并定期更换胃管。
活动时,要留意胃管是否固定牢固,避免牵拉,防止脱管。
患者一旦出现呛咳、呼吸困难、脸色青紫等症状应警惕发生了误吸,需马上就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安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