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失禁性皮炎?
失禁相关性皮炎是指由粪便和/或尿液中的刺激物接触而引起的肛周、臀部、腹股沟或大腿等处的皮肤炎症,是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一种,是由于皮肤暴露于大小便中而引起的一种刺激性皮炎。失禁性皮炎是失禁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也是一项全球性健康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还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及照护者工作量。
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
皮肤红斑:最初的症状是皮肤红斑,颜色包括粉红色、红色等,某些深肤色人群的红斑颜色可以为紫色、深红色等。
皮温升高:由于炎症的影响,皮肤温度会升高,同时可有皮肤硬度改变。
皮肤破损:表皮会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可有水疱、大疱、丘疹、脓疱等,严重时整个表皮溃烂、真皮外露并有渗出。
继发感染:真菌感染中以念珠菌感染较为常见,真菌感染的皮疹通常从中心部位向四周扩散,颜色为亮红色。
常见的其他症状:发生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部位会出现不适、烧灼、疼痛、瘙痒或刺痛感。
发生失禁性皮炎的高危人群
大、小便失禁患者无论出现何种形式的失禁,均应引起重视。
频繁腹泻患者24小时内出现3次以上无法控制的水样便者,尽管自己可感知有排泄物排出,但无法控制。
皮肤存在压疮或曾经出现压疮/失禁相关性皮炎但目前已经愈合的者。
留置尿管但尿管漏尿者。
如何预防及护理呢?
对于失禁性皮炎,普遍认为预防胜于治疗,清洗和保护皮肤是预防和处理失禁性皮炎的重要措施。
避免皮肤长期接触刺激物:要提高对失禁性皮炎的认知及重视程度,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和解除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如选择合适的引流装置等有效收集排泄物,及时更换污染的尿不湿、床单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皮肤暴露于刺激物的时间。收集排泄物装置包括接尿器、导尿装置、纸尿裤、卧床接便器及造口袋等。
皮肤清洗:失禁患者的皮肤清洁是必不可少的,每次大便后应注意会阴部及肛周的清洗,为患者清洗前要修剪指甲,避免刮伤患者皮肤,适宜的水温(37°C左右),动作应轻柔,可采用轻拍或者棉签蘸取轻拭的方法,避免过度擦拭造成二次损伤。可选用免冲洗的清洗液,在选择清洗液时,最好使用接近皮肤PH值(5.4~5.9)的清洗液,避免使用肥皂等碱性的皮肤清洁剂。以免破坏了皮肤正常的酸性环境。使用的毛巾、水盆等私人物品应定期更换。清洗频率应根据失禁程度而定,建议至少每日1次或每次失禁后清洗皮肤。
保护/隔离皮肤:清洗皮肤后,可使用皮肤保护剂减少皮肤暴露于尿液、粪便和摩擦。可选用带有滋润功能的皮肤保护剂,推荐使用二甲硅油、凡士林油膏、氧化锌油膏等。使用保护剂涂抹皮肤的频率,国内有研究显示可 8 小时1次或每12小时一次。
增加营养摄入:意识障碍无法进食应及时留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对于胃肠功能未恢复或需禁食的患者,可采用静脉输入的方式进行肠外营养。
当失禁合并真菌感染或皮肤破损且范围较大、较为严重的失禁性皮炎患者建议尽早就医,寻求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汪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