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是否有这样的状况呢?
在家里——
作业不盯就不做,或者拖到不能再拖了才开始写,再或者边写边玩;
马马虎虎,会把6看成9,把d看成b;
动作笨拙;
顶撞父母,被责骂,缺乏自信与自尊;
在学校——
格外活泼,活动不停,缺乏耐心,做事有头无尾,难以长时间集中做一件事;
上课总是走神,小动作特别多;
脑子不笨,成绩不理想;
与同伴难以相处,一刻闲不住,话多,招惹别人;
您的心里是否有这样的疑惑?
孩子顽皮,淘气不懂事,不自觉?
费尽心机,苦口婆心的说教,请家教、上补习班、吃保健品等为什么无效?
严格管教甚至打骂,为什么进步不大而且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可能成绩不错,但家长付出太多时间和精力?
老师还不停地告状?
孩子又不多动也是多动症?
什么是“多动症”?
诊断名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简写为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以持续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冲动为特征,4%-12%的学龄儿童,66%-85%患儿的多动症可持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期。
全球各个国家的孩子和成人都有可能患“多动症”。2018年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多动症整体患病率估算为6.3%;2017年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预计我国多动症儿童和青少年 2300万人。多动症是学龄儿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健康问题之一,一般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2-4倍。据此推算平均一个班 级有1~2个孩子是多动症。
什么原因导致了“多动症”?
1、大脑发育异常,如大脑结构异常、大脑功能异常、脑内某些化学物质功能失调: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2、其他因素,如遗传因素(如基因),母亲妊娠期间吸烟、饮酒、感染等、胎儿分娩过程中的意外伤害,如窒息、早产等,其他环境因素,如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家庭关系严重不和睦等。
多动症患者部分脑区的灰质体积(左前额叶、左额中回、左中颞叶、左侧小脑)及白质体积(左侧额叶下部、左侧距状皮层)均小于正常受试者相对于正常儿童,多动症孩子的脑发育迟缓2-3年。
多动症如果不治疗,长大会好吗?
许多家长认为多动症无非就是孩子顽皮,是小毛病,等他长大了就好。但其实多动症是一种疾病,需要接受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家长不要单纯地认为多动症是由孩子天生的个性或周遭环境引起的 。虽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外在的多动症状会减轻,看起来似乎好了,但是距离正常人标准仍然有差距,如做事冲动、粗心、缺乏计划性、人际关系差等,给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造成很多困难,甚至可能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对于疑似ADHD的孩子,可前往儿童神经科、精神科、发育行为儿科、心理科和儿童保健科就诊。
就诊前家长需要做哪些准备?
1、列出担心的问题清单
在纸上列出你担心的问题行为,主要关注的是那些你觉得你的孩子比其他同龄孩子更经常出现或者更明显的问题,对于不能确定是否异常的行为也记下来,以便在就诊时询问医师
2、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
在接受专业诊断之前,父母应先与孩子的老师谈谈,了解老师对孩子在学校表现的看法。将老师的看法记录下来,以便在于专业人员会面时进行交流
3、回忆孩子的成长记录
在接受专业诊断时还要带孩子的成长记录,有关怀孕、生产、孩子的发展记录等,如怀孕时是否抽烟、喝酒、吃药,孩子是否早产,孩子出生后是否存在任何发展上的迟缓,如坐、爬、走、说话等
多动症具有很好的可治疗性
1、多动症及时治疗,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研究显示,多动症孩子接受治疗后,可以显著提高考试成绩(未接受治疗的儿童平均成绩为83.46,接受治疗的儿童平均成绩为94.12)。
2、多动症治疗有助于孩子改善社会功能。另外有研究显示,哌甲酯等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多动症儿童的生活技能、自我管理、社会活动和冒险活动评分。
所以,请各位家长们明白,多动症并不是孩子爱动不听话,而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动症患儿通过正确的综合治疗,可以大大改善学业成就、社交困境和亲子关系。正确对待多动症需要家长、学校和医生共同努力!
(供稿/鲍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