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指通过测定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药理标志物或药效指标,利用定量药理模型,以药物治疗窗为基准,制订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其核心是个体化药物治疗。
治疗药物监测应用于患者个体化治疗能够通过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也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确定个体化服药剂量,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长,节省治疗费用。
那么在临床中哪些药物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呢?根据既往文献报道及相关指南、专家共识等,通常包括以下情况: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狭窄的药物;
2、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
3、具有非线性 PK 特性的药物;
4、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过肝脏代谢或主要以药物原形经肾脏排泄的药物;
5、长期用药但依从性差的患者;
6、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
7、诱导肝酶的活性而致 PK及 PD显著改变的药物;
8、怀疑药物中毒,但药物中毒与药物剂量不足的症状相似,临床无更客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指征;
9、联合用药易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
10、PK、PD 个体差异大,尤其因遗传因素造成显著性差异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编码 UGT1A9、UGT2B7、MRP2 等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霉酚酸酯PK有显著影响,推荐行TDM。
临床中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有很多,常用的具体药物见表1。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周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