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虽可怕,但可防可控可治,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吧!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发生于结肠和直肠的最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常见的发病部位依次为直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组织学类型有腺癌、腺鳞癌、未分化癌等。
大肠癌流行病学
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20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和第5位,其中2020年新发病例55.5万例,死亡病例 28.6万例。其中,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大肠癌有哪些常见发病因素?
1、饮食因素: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红肉和加工肉类、腌制和油煎炸食品,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危险。
2、疾病因素: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及血吸虫性肉芽肿等与大肠癌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
3、遗传因素:大肠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一般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患有大肠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6倍。
4、生活方式:久坐、便秘、吸烟和大量饮酒者大肠癌发病风险增高。
大肠癌临床表现有哪些?
排便习惯改变;
粪便形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腹痛或腹部不适;
腹部肿块;
肠梗阻相关症状;
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晚期可以出现腰骶部疼痛、黄疸、腹水等。
高危对象有哪些?
有结直肠腺瘤病史;
结直肠癌家族史;
炎症性肠病患者;
进展期结直肠腺瘤。
大肠癌筛查的几点建议
有结直肠腺瘤病史、结直肠癌家族史或炎症性肠病,从40岁开始每年参加结直肠癌筛查。
50-74岁的个体,首次筛查进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免疫法大便隐血检测,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后续筛查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免疫法大便隐血,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
具备条件的50-74岁的个体,直接结肠镜检查。如果结肠镜检查未发现肠道肿瘤,每隔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果发现肠道肿瘤,则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安排结肠镜检查的时间。
如何预防大肠癌
饮食:建议每天吃足够果蔬,多吃含膳食纤维食物和清淡食物,不吃油炸食品,少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食物,例如动物内脏、肥肉、动物油脂、鱼子、鱿鱼等。
改变生活习惯:多运动,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戒烟和限酒。
全面定期体检:建议可以定期体检,防癌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或肠癌高发人群,定期面对肠癌进行筛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翟清华 孙岩利 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