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是一类常见病,作为一名神经科医生,对于一些存在脑血管异常的患者,有时会建议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平时生活中,也经常有亲戚朋友咨询关于脑血管造影的问题,可见这一问题的提问频率还挺高,因此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什么是脑血管造影(DSA)?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针对头颈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是一种有创的侵入性操作,是脑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它是一种检查,也是一种手术,需要在介入手术室完成,绝大多数情况可以局部麻醉,患者全程清醒,可以与医生交流,极少数特殊情况可能需要全身麻醉。
具体操作过程:医生在患者特定皮肤区域穿刺,将鞘管置入血管,相当于建立了一个进入血管系统的门户,然后将导管通过鞘管送入血管,在导丝的引导下沿血管走行进入目标脑血管,将含碘的造影剂注入目标血管,通过 DSA 机快速连续摄片和处理,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以诊断脑血管疾病。
有何优势?
评估脑血管的方法很多,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等,这些方法简单易行,花费少,但相比之下,脑血管造影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目前脑血管检查的金标准。打个比方,前几项检查像是拿一个普通照相机从某一个角度拍一张照片,而脑血管造影则是用高清摄像机从多个角度录像,清晰度更高,可以多角度、多时相观察病变。
上图为一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造影可以清楚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程度、长度、狭窄周围的穿动脉清晰可见,为下一步治疗决策提供充足的信息。
适应症与禁忌症
DSA适应症:
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
怀疑脑静脉病变;
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
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
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
急性脑血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血管内处理的患者;
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
DSA禁忌症:
碘过敏或造影剂过敏;
金属和造影器材过敏;
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计数≤50×10³/L;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血肌酐>250μmol/L;
全身感染未控制或穿刺点局部感染;
并发脑疝或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
有何风险?
在熟练的介入医生操作下,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发生率估计在0.3%~0.5%以下,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脑血管痉挛、缺血性卒中、腹股沟血肿、假性动脉瘤、后腹膜血肿、股动脉或髂动脉血管夹层形成、迷走神经反射、皮质盲等,术前医生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这些内容。当然不同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大小不同,医生术前会做出相应评估。
手术需要多少时间?
不同患者个体情况决定了操作难度的不同,手术所需时间通常在1至2小时不等(从入手术室到出手术室)。
手术需要多少花费?
因不同病变情况,所需检查血管数量不同,所需器械不同,所以手术费用也不同,一般来说在3000元至4000元,各种类型医保均能部分报销。
图自片网络,侵权来即删
(供稿/楚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