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门诊,32岁的叶子和她的丈夫抱着孩子和鲜花笑意盈盈的走进了赵虎主任的诊室,即使作为亲历者,赵主任也很难将眼前这位阳光般明媚的母亲和两年前在病房里垂头丧气、万分沮丧的姑娘联系在一起。
小叶是一个干练而体面的女白领,也是一位乐观开朗的小胖子,同事朋友们都亲切的喊她叶子。一直以来她都有一个小烦恼——“大姨妈”总是往后拖,有时候拖十几天,有时候拖1个月,甚至拖半年。去医院诊治,医生告诉叶子,她得了多囊卵巢综合征,需要药物治疗。叶子心想:“推迟就推迟吧,反正也没什么不舒服,也就没有重视”。
结婚后,叶子开始积极备孕,眼看2年了还没怀上,敌不过周围人的不断催促,她就到医院检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子宫内膜增厚且回声不均匀。叶子听从医生的建议,做了诊断性刮宫,病理提示:子宫内膜癌!这犹如一记闷雷打破了这个小家庭的平静。
俗话说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得知自己患癌对叶子来说已如晴天霹雳,当医生告诉她需要手术切除子宫时,她更是心如死灰,原本开朗的叶子变得郁郁寡欢。
短暂的消沉后,她和爱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我院,赵主任为叶子做了详细的检查,充分评估后告诉她:“子宫内膜癌还有一种保守的治疗方式,可以保留生育功能,但要承担保守治疗失败疾病进展的风险。为了完成做妈妈的心愿,叶子坚定的选择了保守治疗。在随后的定期复查中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情况一直很乐观。1年后在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下叶子顺利怀上了宝宝。
科普小知识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在我国育龄人群中患病率高达5.61%,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早期的主要症状为月经失调、高雄激素表现(多毛、痤疮)、胰岛素抵抗(肥胖、黑棘皮症)、不孕等,远期发展为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
治疗处方
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因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化,目前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案,以对症治疗为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治疗需求、临床表现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解决生育问题、维持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降低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女性,往往较年轻。临床上对于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可在全面评估、严密随访下考虑保留生育功能:
1、具有强烈的保留生育功能意愿;
2、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
3、肿瘤细胞为高分化(G1);
4、肿瘤局限于内膜,无肌层浸润和子宫外转移;
5、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
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复发率达40%,孕激素保守治疗的目的是延迟手术为完成生育争取时间,而非治疗疾病。当患者已无生育要求或完成生育后,建议应尽早行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手术治疗。
预防与保健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仅可以导致不孕,严重者远期可出现子宫内膜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一旦出现月经紊乱或月经量过少、肥胖、多毛等症状,需提高警惕,及时到妇科内分泌就诊以明确病情。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平时应注意饮食均衡、营养丰富,坚持锻炼,控制体重;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做好日常病情监测,防止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贾丛 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