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二阳”话题持续霸榜,朋友圈也时有小伙伴说自己又阳了。身边大多数朋友在经历了一阳的骨头疼、刀割嗓、水泥封鼻的痛苦之后,听见“二阳”来了难免紧张。
那么到底“二阳”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处理呢?没中招前又该怎么预防呢?根据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我们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平稳渡过“二阳”时期。
近期发热病人是否增多?“二阳”病例是否增多?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答记者问, 表示从4月中下旬开始,全国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从近一周来看,上升速度有所减缓。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胡必杰主任表示:近一个月的接诊发热病人较之前有所增加,但新冠病例占比不大,大部分是轻型患者,并且,其中大部分发热病人为首次感染。近一两周来,二次感染的比例有所增加。
“二阳”症状会更重吗?
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后,身体可能还存在有效的抗体保护,所以即便是第二次感染,出现的症状表现都是类似的,且大多数人群的症状都比较轻,恢复时间也相对较快。胡必杰谈到:近期,根据临床观察,二次感染的人群总体比第一次感染表现的症状要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喉咙痛。
预防二次感染,应该怎么做?
有效预防感染比治疗更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以下几点很实用:
佩戴口罩
身边有阳性病例时,或是进入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应佩戴口罩。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参加大型活动时,仍然建议佩戴口罩。
时常洗手
外出回家、餐前便后、照顾病人时、摘取口罩前后、接触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需用流动清水和洗手液认真清洗双手,手脏的时候避免拿取食物或者触摸口鼻。
注重礼仪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等遮掩口鼻,用后把纸巾丢进垃圾桶,同时尽量保持社交距离。
经常通风、勤打扫
房间内需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家中有阳性病例时可进行居家消毒。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健康饮食,营养均衡,每天进行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睡眠,增强自身抵抗力,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