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送春归,炎炎夏日悄然来临,热射病作为夏天的常见病,需要广大户外工作者引起高度重视。
何为热射病?热射病跟中暑是一回事吗?
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可以分为热痉挛、热衰竭与热射病,由此可见,热射病是重症中暑中最为严重的阶段。
中暑有哪些分类?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头疼、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口渴、体温正常或升高等表现。如能及时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补充水分和盐分后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
除了具备先兆中暑的症状外,体温通常超过38℃,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通风阴凉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盐分和水分也可于数小时内恢复正常。
3、重症中暑
分为热痉挛、热衰竭与热射病,这三者的区别如下:
热痉挛:是一种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者,或大量出汗时仅补充水分而未补充电解质者。救治以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平卧,补充盐水或电解质溶液能够迅速缓解热痉挛症状。
热衰竭:机体在遭受热应激后出现全身血容量不足,有体液及血钠离子丢失过多表现,但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救治措施为迅速降温,及时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热衰竭若不得到及时诊治,可进一步进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典型的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根据病因不同可又分为劳力性热射病与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忽感全身不适,出现头痛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伴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并有谵妄、嗜睡或昏迷。劳力性热射病可迅速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具体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肾功能损伤、呼吸系统衰竭、消化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衰竭、横纹肌溶解等。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患有慢性疾病或年老体弱者,逐步起病,前驱症状隐匿,随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伴有大小便失禁,体温可高达40—42℃。
热射病的预防与现场救治
1、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疾病患者、从事户外工作及户外体育运动项目的人员是热射病高危人群,高温天气应尽量留在室内并保持通风,避免正午出行或长时间停留户外。一旦发现热射病患者,应即刻拨打120。
2、立即脱离热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去除患者全身衣服以利于散热,有条件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室温调至16—20℃。
3、快速测量体温:尽量使用直肠温度反映机体核心温度,如果不具备调节,也可测量体表温度作为参考。如果体表温度不高,不能完全排除热射病,应间隔10分钟1次持续监测体温。
4、积极有效降温:蒸发降温 向皮肤喷洒水雾,同时用风扇吹,抑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或用稀释的酒精擦拭全身,并持续扇风。冷水浸泡:用大型容器将患者颈部以下浸泡在冷水(2—20℃)中。冰敷降温:将纱布包裹好的冰袋置于颈部、腹股沟、腋下等血管较丰富、散热较快的部位进行降温。
5、气道保护:将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禁止喂水,如已发生呕吐,应尽快清理口腔分泌物。
总而言之,热射病属于常见的重症中暑疾病,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学习热射病相关判断及处置知识,在必要时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周明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