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天清晨,我们正常洗漱的时候,突然感到嗓子痒咳嗽了一下,然后看到咯出的竟然是鲜红色的血液,是不是会感到一阵恐慌?觉得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疾病?咯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咯出的血是从哪来的?
通常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气管、支气管、肺)经口腔排出称之为咯血,它需要与经口腔排出的鼻出血、口腔出血相鉴别,鼻出血通常从前鼻孔流出,但如果鼻腔后部出血量较多,也会经口排出,经过鼻咽镜检查可以发现出血部位,而口腔出血通常混杂有口水,一般可观察到口腔局部有出血灶,另外,咯血还需与呕血相鉴别,咯血一般颜色是鲜红色,常混有痰,伴随咳嗽,有时有胸闷、咽痒的症状,既往可能有心肺疾病,而呕血的颜色多为暗红色或者棕褐色,常混合食物、胃液,伴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既往可能有胃病或肝硬化病史。
咯血量如何分级?
通常,24小时内咯血量大于500mL(或1次咯血量100mL以上)称之为大量咯血,100~500mL称之为中等量咯血,小于100mL称之为小量咯血。
咯血可能提示哪些疾病?
咯血的病因有很多,涉及到了全身多个系统。大致分为支气管–肺和肺血管结构异常(如支气管扩张、肺动静脉瘘、肺栓塞)、感染性疾病(如曲霉菌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肿瘤性疾病(如原发性肺癌、良性支气管肿瘤、恶性肿瘤肺转移)、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斑、血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综合征)、物理因素(如气管异物、支气管结石)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肺癌以及肺脓肿,而大咯血则多见于支气管扩张、空洞型肺结核、肺癌性空洞、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源性肺水肿等。
咯血通常怎么治疗?
咯血最重要的是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尽量卧床休息,多取患侧卧位,若呼吸困难也可取半卧位,同时予以吸氧,饮食流质或半流质,注意保持大便顺畅,尽量保持体力以及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可选择药物治疗达到止血的目的,也可根据病因行针对性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经支气管镜治疗或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措施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来进行选择。
通过对咯血的简短介绍,我们应该对咯血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作为可能危及生命的症状之一,若出现咯血,还需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呼吸内科就诊。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张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