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开始重视健康管理,超声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概率越来越高,这只蝴蝶结中结,是选择观察?穿刺?还是手术呢?
哪些人群容易患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主要与情绪、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相关。情绪紧张、工作压力大、易烦躁、易怒和长期熬夜都是易患因素。经常摄入过多含碘、刺激性食物,或者熬夜又常喝咖啡者,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就会比较高。
超声发现结节,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确诊甲状腺结节后,建议进一步抽血化验检查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以及肿瘤标志物。甲亢时T3、T4水平升高,TSH水平下降;甲减时T3、T4水平下降,TSH水平升高。如果TSH水平降低,则恶性结节可能性也较低。TgAb、TPOAb和TRAb等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往往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甲状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状腺球蛋白(TG)、降钙素(CT)和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意味甲状腺结节一定是恶性的,但可以帮助医生综合分析病情。
如何处理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并不是判断良恶性的标准,超声检查报告中以下几点常提示有恶性可能:
① 微小钙化(砂砾状/针尖样/簇状分布的钙化);
② 边缘不规则(边界模糊/微分叶);
③ 纵横比>1;
④ 实质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结节;
⑤ 结节内或周边血流丰富(TSH正常情况下);
⑥ 有颈部淋巴结异常等。如果超声报告TI-RADS分类,分级≤3类多为良性,可以每隔6~12个月定期复查,观察;分级≥4类说明恶性可能性大,需要与医生沟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果细针穿刺活检确诊甲状腺癌,一般会建议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生长速度慢,不易发生转移,只要及时手术,一般不会危及生命。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张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