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期将至,不少人选择去山里避暑游玩,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谨防蜂蜇伤。蜂蜇伤是一种区域性疾病,山区、农村多见;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见。被蜂蜇伤后可出现局部和系统的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蜂蜇伤后如何正确处理伤口。
常见蜂类
蜜蜂、黄蜂、胡蜂等,其腹部末端有一对毒腺和一枚毒刺。毒刺刺入皮肤后放出毒液,毒针留在人体局部。其中蜜蜂毒液呈酸性,黄蜂、胡蜂等毒液呈碱性。
蜂毒的成分:
1.蜂毒含有多种多肽、酶、生物胺、神经毒素等物质,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
2.在组成蜂毒的多肽物质中,蜂毒肽的含量最高,这一成分也是致病致死的罪魁祸首。
蜂蜇伤后有哪些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局部红肿、疼痛、瘙痒,严重者出现水疱或坏死。
2、全身反应:
1.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过敏反应: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窒息等。
3.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肾功能衰竭。
4.神经系统病变:肌无力、周围神经炎。
5.肝损害:黄疸和肝功能异常。
蜂蜇伤后应该如何处理?
1.去除蜇针:仔细检查有无蜇针残留伤口,如果残留有蜂刺,应立即拔除,避免挤压伤口。
2.局部冲洗:黄蜂、胡峰蜇伤,毒液呈碱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涂抹;蜜蜂蜇伤,毒液呈酸性,可用肥皂水或5%碳酸氢钠水冲洗。
3.用冰块冷敷可缓解疼痛。
4.全身反应轻,以局部疼痛红肿为主者于患处周围用2%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皮下注射。
5.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虚脱等休克症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供稿/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