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鸡蛋(Boiled Egg),又叫水煮蛋。是鸡蛋最常见的吃法之一,将鸡蛋放入水中煮熟而成。煮鸡蛋营养丰富且营养吸收率极高,正因如此,在能给人体提供丰富且优质的营养的同时,也有着一些禁忌。
如果鸡蛋在沸水中煮超过10分钟,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煮鸡蛋时,蛋清先变性,过程中释放的硫化氢,就向蛋黄迁移。同时,蛋黄也会变热,其中的铁,会从卵黄高磷蛋白中释放出来。而在蛋白表面碰见了,就变成了硫化亚铁,后者呈现墨绿色,就是我们看到的黑色。鸡蛋煮的时间长,则蛋黄和蛋清交界的地方会有墨绿色的Fes(硫化亚铁)沉积,只是不能被机体利用了,无毒无害。尽管硫化亚铁无毒无害,但还是影响了铁的吸收。
煮不熟的鸡蛋危害更大。生鸡蛋不但存在沙门氏菌污染问题,还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两种有害物。前者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后者能与食物中的生物素结合,导致人体生物素缺乏,产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状。而鸡蛋一经煮熟,上述两种物质才会被破坏。
我们应该如何煮鸡蛋呢?
在煮鸡蛋之前,最好先把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儿。开始煮时,水必须没过蛋,否则煮出来的鸡蛋不仅生熟不均,影响口感。把蛋放入冷水浸泡一会儿,以降低蛋内气压;再放入冷水锅中煮沸,这样蛋壳就不易破裂了。煮鸡蛋以中火最为合适。准确地掌握好了煮蛋时间,就能够控制蛋的老嫩程度。想要煮软蛋,水开后煮3分钟即可,蛋黄尚呈流体状;煮溏心蛋,水开后煮5分钟即可,蛋黄呈稠液状,软嫩滑润;煮硬蛋,水开后煮7分钟即可,蛋黄干爽。煮的时间超过10分钟时,蛋清部分会变得紧实,影响口感,并不会导致营养损失,但不容易与胃液中蛋白质消化酶接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消化。
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亦较高,每天的摄入量需要有所控制。从营养学的观点看,为了保证膳食平衡,满足机体需要,又不会营养过剩,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每天吃1个鸡蛋为宜。中青年人、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者,每天可吃2个鸡蛋;从事重体力劳动,消耗营养较多者,每天可吃2个鸡蛋;少年儿童由于长身体,代谢快,每天也可吃两个鸡蛋。孕妇、产妇、乳母、身体虚弱者以及进行大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需要多增加优良蛋白质,每天可吃3—4个鸡蛋,不宜过多。过多食用则不利于健康,导致如营养过剩、消化不良、心脑血管病等。因此,不同年龄、不同体力或脑力劳动强度的人每天可食用的鸡蛋数量也是不同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吕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