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麻醉领域,有这么一句俗语: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医生不仅要让患者“睡着”,更要确保患者术后能够安全苏醒。麻醉医生被称为无影灯下的幕后英雄,他们很少出现在患者视野,却默默无闻地维护着患者手术期间的安全,他们对技术精益求精,抚平着患者的伤痛与不安,带来镇定与安宁。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我院援疆专家副主任医师孙凯的脚步,走进他的援疆故事。
主动作为 守护生命
作为援疆专家,孙凯不远千里从河南来到新疆哈密,他深知哈密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因此他非常珍惜此次援疆机会,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片土地。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精准掌握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机,确保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同时,他们还需要与手术团队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每台手术前,孙凯都会做好访视患者、开展讨论等准备工作,并仔细检查麻醉药品、麻醉机、氧气等设备,认真准备手术麻醉计划,罗列麻醉手术全流程的注意事项,始终坚持严格、严谨对待每一例麻醉手术。手术室里的孙凯总是全神贯注,每一场手术,他都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麻醉技术,尽全力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直到患者安全苏醒,他悬着心才会放下来。
2024年1月3日,孙凯带领一名年轻麻醉医师顺利完成一例普外科腹腔镜下胃癌手术的麻醉,由于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复苏的时间有可能会较慢,为确保手术结束后患者即可清醒、减少麻醉时长、减轻患者副作用、减少药物依赖、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孙凯多次评估后,对患者进行术中血气送检并加以分析和应对,最终使患者术后很快便清醒过来。
援疆近10个月的时间里,孙凯实施麻醉上百例,参与指导了大量科室内的麻醉及院内危重症会诊,他用精湛的技艺减轻患者痛苦。他常说:“麻醉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时一刻也不能大意。”
用心施治 待患为亲
除了专业技能外,孙凯还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他时刻关注患者的需求,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情绪疏导。
患者李女士,因为乳腺要做手术,心里十分自卑和难过,为了缓解患者焦虑的状态,孙凯与李女士聊天、讲故事,轻松幽默的谈吐,分散了李女士的注意力,缓解了她紧张、焦虑的情绪。
患者旁女士在做乳腺肿物切除时,非常紧张,为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孙凯带着新入科的麻醉医师古丽巴努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孙凯态度温和,语调也很柔和,很快患者的情绪平稳了下来,为手术的成功实施打下了基础。
言传身教 培育新人
作为一位资深的麻醉专家,孙凯深知医学传承的重要性。他在援疆期间,不仅积极参与手术救治,还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当地的年轻医生。通过“手把手”的带教指导、定期的业务讨论学习等,带领大家相互讨论、相互切磋,不仅调动了科室人员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大家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为麻醉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一次,孙凯围绕“中原麻醉”进行授课,他从书本讲到实践,从生活细节讲到工作细节,从麻醉谈到医疗发展,让科室人员感受到了新时代手术室的新思维和新理念。他时常教导大家:“要多看书、多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面对复杂情况或者紧急手术时,孙凯就是大家的领头羊和主心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初心和使命。不久前,一位泌尿外科患者需要做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因为手术需要,患者术中需要调整体位,孙凯要求麻醉医师及麻醉护理人员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他说:“意外不一定发生,但麻醉工作要做到万无一失,保证患者的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哈密人很美,援疆情更深!在岁月的更替中,麻醉科援疆专家孙凯以医者仁心和感人瞬间,生动展现了他极具专业素养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化涵养,他不仅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感激,也为新疆的医疗事业树立了榜样。
专家介绍
副主任医师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副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
社会兼职: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专业擅长:心胸外科、普外科、妇产科、泌外等科室围术期的麻醉与管理,高龄与小儿患者围术期的麻醉与管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与复苏,B超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及神经阻滞等。
科研教学:在研项目:乌丝他丁对胸腔镜肺叶切除老年肺癌患者损伤的保护研究。河南省委建委联合共建项目项目主持。参与河南省科技厅项目1项:神经炎症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策略并获得科技成果二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现任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供稿/新闻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