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春节是阖家团圆、走亲访友的日子,免不了会把酒言欢,觥筹交错。哪些疾病患者不宜饮酒?若想饮酒,又该注意些哪些方面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耳熟能详的“头孢配酒,说走就走”,服用一些药物绝对不能喝酒,否则可能会造成致病的伤害。酒精(乙醇)本身会多种药物的代谢,也会诱发或加重胃溃疡、低血糖等疾病,因此,需要长期按时按量规律用药的慢性疾病患者也尽可能不要饮酒。
高血压、冠心病
酒精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和降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使人出现头晕、直立性虚脱等症状。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或限制饮酒。过量饮酒会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其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
冠心病患者过度饮酒会增加术后心血管疾病复发和死亡的风险。严重的冠心病患者绝对禁酒,因为酒精会导致血管痉挛,以及大量血栓形成,导致冠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同时心率增快,会增加心肌耗氧量,会产生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伴有心律失常者也要禁酒,因为酒精可以增加快心率,加重心肌缺氧缺血症状,从而加重冠心病症状。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需长期预防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服药后喝酒可能会导致或加重消化道溃疡或出血。
春节期间如果想要饮酒的话,则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要尽量放慢饮酒速度,避免“干杯”或“一口饮”,饮酒要伴餐,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每天成年男性饮酒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每周饮酒量男性不超过140g,女性不超过80g。每日白酒、葡萄酒、啤酒摄入量分别少于50ml(<1两)、100ml(<2两)、300ml(<3两),女性减半。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饮酒后,因为酒精代谢会抑制肝脏升糖机制的运作,还可促进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代谢,进而引发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如头晕、心慌、出冷汗、手抖等。在这种情况下,应立即采取措施提高血糖水平,如食用含糖食物或饮料。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去医院。再者,因为降糖药和酒引起的低血糖症状与醉酒类似,通常会被醉酒反应掩盖,以致即使发生了严重的低血糖反应,患者和家属却浑然不知,导致低血糖性休克,危及生命。如果血糖控制良好,且无严重并发症,过节想要饮酒的话,参照高血压患者饮酒量。
消化道疾病
胰腺炎患者绝对禁酒:对于既往有胰腺疾病的患者,切勿饮酒。酒精可造成胰腺损伤,大量饮酒可诱发急性胰腺炎。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患者绝对禁酒:酒有促进胃液分泌,引起蛋白质变性的作用。大量饮酒会直接刺激食管和胃肠粘膜,诱发或加重粘膜糜烂,甚至溃疡。
肝损伤或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炎患者绝对禁酒: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肝细胞后被氧化为乙醛。乙醇和乙醛都会损害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细胞损伤。另外,存在脂肪肝等慢性肝病的患者且不可过量饮酒。肝脏疾病患者对酒精的代谢能力明显减弱,大量饮酒后可能会造成酒精性肝炎、急性酒精中毒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高的患者不宜大量饮酒,尤其是啤酒,以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另外,剧烈运动后也不宜饮酒,因为运动后立即饮酒会使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迅速升高,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慢性病患者尽量不饮酒,若饮酒,千万不要贪杯哦!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李桃英 冀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