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术是机器在给人做手术吗?
上机器人操作辅助系统,是医生操作“机器人系统”来完成手术,他无法脱离医生的手单独操作。真正的“操盘手”还是胸外科医生。
机器人手术与传统的手术有何不同?
传统的手术又称“开刀”,是医生打开患者的胸腔直接进行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明显。
腔镜的手术缩小了手术的切口,在胸壁打孔,把仪器伸进去,相当于在胸腔内安了一双眼睛。
机器人手术兼具两者的优点,精准、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的特点。
机器人手术具有哪些特点?
特点一:十倍放大的3D高清手术视野,再小的血管也能看的很清楚。
特点二:实现了从眼到手、手到机器的直觉式操控。
特点三:可转腕540度的手术器械,可以突破人手的极限,活动更灵活,操作更精准。
我院胸外科机器人手术的开展情况?
目前我院胸外科已经开展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1例、机器人纵膈肿瘤切除术3例、机器人食管裂孔疝1例,均为4级手术。多项手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我院胸外科已经迈入“机器人手术”的精准微创新时代。未来,科室还将开展机器人辅助下肺癌根治术、肺段切除术、肺血管/气管袖式成形术、食管癌根治术等更多的胸外科手术。
机器人手术后照护有些注意事项?
疼痛(腔镜手术术后疼痛评分6-7分,机器人手术3-4分)
鼓励患者正确表述疼痛;
活动时避免过度牵拉胸管;
咳嗽时注意保护伤口;
给予心理支持,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
引流管保持通畅
患者翻身活动时,应防止管道受压、打折、扭曲、脱出;
引流瓶不可打翻,不可倾倒胸液,挂于床旁挂钩;
走动时引流瓶应低于腰部高度,且不可离身体太远;
外出检查时,告知医护人员翻折胸管。
协助患者咳嗽、咳痰
鼓励患者多饮水;
手呈“空心碗”状叩背,由下至上,避开伤口处;
雾化吸入20-30min后主动咳嗽咳痰。
合理膳食
术后6小时后,无特殊情况可遵医嘱饮水,食管手术患者饮食时间遵医嘱进行;
术后第一天改流质饮食,无明显不适反应时,再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
术后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品、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
督促锻炼
手术当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关节活动;
从术后第一天开始,坐、站、行走,循序渐进;
居家指导
出院后有发热、气促、咳嗽、咯血等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合理增添衣物,预防感冒;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个月内不能做重体力劳动,可以从事缓慢运动、简单家务、散步等;
继续做深慢呼吸功能锻炼,时间可持续到术后三个月到半年;
饮食丰富多样,无特殊的禁忌;
保持大便通畅。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张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