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消化科于2015年3月开通“豫见IBD”公众号以来,坚持每周三发布科普文章,今天迎来了【第300期】!
12月20日下午,消化科冯百岁教授带领团队举行了主题为“科研与科普”庆祝活动,探讨临床医生如何做好科研与科普。本次活动邀请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刘占举教授作关于《临床医生如何做科研》的学术讲座。
科研篇
临床医生的工作不只有治病救人,还需要攻克医学难题的科研工作。开展医学研究工作,探索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疾病的诊治能力,这也是医院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团队科研水平,活动邀请了刘占举教授作《如何开展科学研究》讲座。刘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和团队发展历程,系统而又具体地讲解了如何成为优秀的临床科研团队或课题负责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等,内容丰富实用,精彩纷呈,极大地高涨了与会人员的科研热情,为临床医生做科研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建议。
学术讲座结束,在读的部分博士生、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开题报告,与刘教授一起共同探讨科研工作中的进展和难点,这进一步推进了团队的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
科普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现在是一个“人人传播、万物皆媒”的时代,我们要发出科学的声音,牢固树立大众健康的观念,以“健康”为中心,提高民众健康意识及医学知识水平,可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去实现人生价值。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为进一步提高团队科普水平,冯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了总结讨论会。冯教授指出,科普需要坚持,但不仅仅是只有坚持,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使得科室科普工作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我院消化科张目涵医生总结汇报了近几年科室的科普工作及取得的成绩;我院消化科王素敏医生、耿丽医生从公众号运营方面讲解如何更好地文案撰写与编辑排版。会后,大家纷纷献计献策,为科室科普工作添砖加瓦。
科普态度,我们是认真的;科普内容,我们是严谨的;科普形式,我们是温暖的;科普,我们坚持初心,一直在前进!
背景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呈慢性病程、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其治疗包括患者对疾病的长期管理,这需要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科学的了解,才能规范管理疾病,与疾病和谐共处。
我院消化科目前拥有河南省肠道疾病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郑州大学肠道疾病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中国IBD质量控制区域诊疗中心、IBD中心等临床诊治平台,在炎症性肠病诊治方面尤其是难治性IBD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供稿/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