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加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现在癌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每分钟有6个人诊断为癌症,有5个人死于癌症。癌症已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我们需要更加科学的认识癌症,积极地面对癌症,但现实生活中也常常碰到一些患者或其家属因为对癌症有所误解而错过治疗时机、耽误治疗的,现将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几点对癌症的误区作以简要说明,希望能对我们的广大肿瘤患者朋友有所帮助。
误区一:癌症是不治之症
虽然我们还不能说已经完全攻克了癌症,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的治疗办法的不断涌现,“癌症”=“死亡”早已是过去式。医学上认为恶性肿瘤患者经治疗后,5年内不复发就相当于临床治愈,世界卫生组织也已提出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病,较好地带瘤生存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早诊早治能够显著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癌症早期被发现后是可以治愈的,甚至部分晚期癌症也可能被治愈。
误区二:癌症患者不吃饭能饿死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的生长是需要营养,也需要能量代谢和消耗机体摄入的能量,从理论上说,断了肿瘤的营养供应,可以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效果。但这个“饿死”跟完全不吃东西的饿是两码事。专业的“饿死”肿瘤细胞是通过一些科学的治疗方法,精确地攻击肿瘤病灶,从而切断其的营养供给达到肿瘤细胞不能继续长大甚至缩小的效果,而不是靠自己不吃不喝。癌症患者体质往往较平常人要差,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很容易搞得身体重度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还没饿死癌细胞,可能身体就撑不住了,这也会让体内癌细胞更肆无忌惮,让肿瘤发展和疾病恶化更快。
误区三:放化疗让癌症患者死的快
很多人的认为放化疗会损伤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让人死的更快,所以有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抗拒放化疗。不可否认,放化疗主要是通过应用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而起到杀灭癌细胞的效果,治疗过程中会对部分正常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但其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虽然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仍不能取代放化疗在肿瘤的治疗中的地位,同样这些新型疗法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规范合理的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肿瘤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靠某一种单一疗法很难取得长久的疗效,不用放化疗就好比赛跑时舍弃了一条腿,怎样都是跑不过两条腿的队员,当然如果有放化疗的禁忌症的除外。总之,存在即为合理,任何治疗都是有利有弊的,如果给患者带来的效益大于弊端,都是应该可采取的。
误区四:牛羊肉、鱼虾这一类发物吃不得
发物是民间的一种说辞,并未得到循证科学的认同,在权威的医学教科书和期刊杂志上,都找不到发物的定义。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发物是指吃了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疾病的食物,而老百姓口中的“发物”往往跟过敏性疾病或疮疡肿毒有关,比如哮喘、荨麻疹等。但我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确实还没有看到某个患者因为吃了哪种食物而引起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国内外正式期刊和学术论文中也没有相关报道。而这些所谓的“发物”恰恰多数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正是补充营养的好东西。另外,肿瘤患者需要更多的营养能量对抗病魔,因此不仅要保证进食,还要吃得营养又健康,像牛羊肉、鱼虾都是很好的营养来源。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张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