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和她的家属们最近特别焦虑,起因是最近腿脚不舒服去医院查出来是“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骨科医生说手术指征明确需要手术治疗。“这可是大手术,肯定要出很多血吧”,“出血多要输血,听说会传染乙肝艾滋啥的”张阿姨的家属们议论纷纷,再加上张阿姨平时就喜欢看一些医学科普,也知道输血有传染疾病的可能,这下子更担心了。麻醉科小王医生得知了这个事情后专门来病房看望张阿姨,告诉她:“术中输血确实有风险,但是我们麻醉医生可以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帮您解决这个困扰,为您的手术保驾护航”。
自体血回输,顾名思义就是把患者自身丢失的血液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自己。目前常用的有三种方法,包括:1.预存式自体血回输;2.血液稀释式自体血回输;3.回收式自体血回输。
而我们手术中麻醉医生最常用到的就是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它是将术中伤口处的血液经过引流管流入储血罐,然后按自体血回收机的操作按钮将采集的血液离心过滤后直接转移至血袋内,接输血通路即可直接给患者输血。
自体血回输装置流程图
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的优点有以下这些
安全性高,没有传播疾病的危险,没有免疫作用而致的溶血、发热及过敏反应的危险,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方便迅速,缩短了血交叉配血实验,预约,领取等过程,操作也简便;
经济有效,对少数罕见血型或配血有困难的患者解决了输血的困难,扩大了血源,减少患者经济开支。
既然自体血回收这么好,所有手术患者都可以使用自体血回收吗?这句话当然是不对的。首先,并不是所有手术患者都需要输血,其次我们要弄清楚哪些手术需要用自体血回输,哪些情况不能采用自体血回输。
需要采用自体血回输的手术有
大血管损伤、肝破裂、脾破裂、大出血抢救;
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
骨科手术:全髋置换、脊柱手术等;
妇科手术: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手术等;
普外科手术:肝脾手术、门脉高压分流术等;
神经外科手术:脑出血、动脉瘤等;
器官(心、肝、肾)移植手术等。
什么情况不能采用自体血回收回输?
怀疑血液被细菌、粪便、羊水或消毒液污染;
怀疑血液含有癌细胞;
腹部空腔脏器破裂;
感染伤口、菌血症、败血症等;
开放性创伤或者时间较长的积血;
术中其他污染:使用创面冲洗液如安尔碘、乙醇、高渗糖、过氧化氢等;或创面使用外用止血药物如胶原、纤维素、凝血酶等。
所以,张阿姨这种情况是完全符合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指征的,而手术中是否需要输血,麻醉医生也会根据患者情况判断,输注自体血还是异体库存血,麻醉医生也会在术前与您谈话时进行沟通的哦!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李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