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机器人是食管裂孔疝手术的“好帮手”。近日,我院胸外科成功为一名中年女性患者实施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王女士(化名)近两年经常出现胃酸返流和烧心症状,尤其“躺平”后上述症状更加严重,很多时候无法入眠,因此晚上睡觉“躺平”也成了奢望。为此,王女士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尽管吃了不少药,但是返流、烧心症状一直无法缓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不久前,王女士来到我院胸外科门诊就诊,胸外科副主任苏彦河结合患者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及胸部CT等检查,诊断为: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当即便将收治入院,进一步评估后实施手术治疗。
经过术前讨论,苏彦河团队决定使用最新一代达芬奇Xi机器人行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患者出血仅约20毫升。术后第一天患者即进食流质并且自如地下地活动。静养几天就可以出院,困扰多年的烧心、返流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感叹终于可以“躺平”了!
据苏彦河介绍目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并不少见,发病率在中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许多顽固“胃食管反流”,往往通过内科药物治疗症状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很可能合并有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是指除食管以外的任何腹腔组织结构通过扩大的膈肌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形成的疝。主要症状包括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流和烧心,尤以夜间平卧位或头低位时明显),压迫和梗阻症状,伴随症状(呕血、黑便、贫血、哮喘、咽喉炎等),解决这类患者胃食管反流的问题,往往需要手术干预。食管裂孔疝的微创手术目前属于高难度手术,需要在狭小的手术空间中完成胸部及腹部的解剖,如果操作不慎就有可能损伤胸主动脉、下腔静脉、脾脏及迷走神经,危及患者健康。
相较于第三代,最新一代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自带高级智能图像处理功能,图像更加高清立体,有7个自由度的仿生机械臂,比人手更灵活,且能完成人手难以完成的手术动作。同时,机械臂更小更轻,手术的操作空间更大,可进行更复杂困难的多象限手术,颤抖滤除和直觉式运动可让医生的操作更加稳定以便开展难度更高、更复杂的手术。
最新一代手术机器人在微创食管裂孔疝这类复杂的、需要精准操作的手术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精准微创的技术优势与优越的安全性能已经在胸外科手术上得到完美体现。技术追求永无止境,胸外科将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机器人的优势,进一步减轻病人痛苦。
(供稿/苏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