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见到这样的患者,末次透析后体重60kg,本次透析前体重65kg,要求本次脱水量5000ml。每次遇见这样的患者,医生免不了一顿苦口婆心的劝说“这两天喝水多了?吃水果多了?少喝点水、少喝点稀饭,吃饭吃些干的。你体重涨这么多,一次可透不完,透多了身体耐受不了......” 而有些患者会说“没事,透吧,我之前脱水量也这样,没啥不舒服的,能耐受......”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血液净化和超滤来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部分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久以后,总说体重涨多少,就透多少(脱水量),然而这样的做法真的合理吗?我们这里就需要了解一下干体重和脱水量的问题。
什么是干体重?
最佳干体重的定义为:透析后可耐受的最低体重,此时患者仅有极轻微的低血容量或血容量过多的症状或体征。简单来说,即身体内既没有多余的水又不缺水,患者感觉比较舒适的体重,是脱水后的目标体重。
干体重不是固定不变的,若近期食欲不好或者合并感染等消耗性疾病,体重可能会下降。患者心情愉悦、食欲旺盛时,身体脂肪肌肉增加,即吃胖了,体重可能会增加。
如何设定脱水量(超滤量),超滤量的设定有何门道?
两次透析间隔期体重增长最好在3%-5%,若一个肾友干体重60kg,透析期间体重增加最好不超过:60×5%=3kg,最理想的状态:60×3%=1.8kg。人体血浆占体重5%。
理论上,这个60kg肾友血浆量为3000ml,可有些时候实际脱水量确实超过了3000ml,肾友就有疑问了:“那我血管内的水分岂不是被脱干了?我也没有低血压等不适啊!”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概念叫做“血浆再灌注”,当血液透析超滤脱水时脱的血管内的水,同时,细胞内、细胞间隙的水分会缓慢进入血管内,来补充血容量,维持血管内容量的稳定。所以血透从血管内脱水,是可以减轻患者组织间隙水肿的。
在一般情况下,60kg干体重的成人每小时的脱水量应该限制在60*13=780ml,单次血液透析4小时,总脱水量限制在3100ml左右,即体重的5%左右。超过这个脱水速度,透析中及透析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等风险会显著增加,因此肾友如果体重涨多了,增加透析次数或延长透析时间才是比较安全的。
长期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脱水量过大会增加透析患者心力衰竭、高血压、胸腹腔积液及心包积液、动静脉内瘘阻塞的风险,所以透析肾友一定要控制体重增长,促使透析后体重达标到干体重。并不是两次透析间隔期涨多少就脱多少,而且两次透析间隔期体重增长最好在干体重的3%-5%!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刘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