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多,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5℃时,心脑血管患病率会明显上升。那么,中老年人如何给心脑血管降温,安全度夏呢?
秘诀一 夏季易丢失钠、水分和电解质,应适时补充
夏季不能像平常一样口渴时才喝水,应养成主动补水的习惯。气温升高,人体排汗随之增多,汗液流失的不仅仅是身体里的水分,还有电解质,我们可以在白开水中加入适量盐,制作电解质溶液适量补充。此外,合理补充一些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樱桃,苋菜,紫菜,海带等。
秘诀二 避免室内室外温差过大
夏季户外炎热,人们通常会选择在室内打开空调降温,这种由热到冷,由冷到热的环境变化,对心脑血管的患者极为不利。气温过高时,血管血流量增加,心脏压力增大;温度过低时,血管相应收缩。冷热交替时,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应注意将室内温度尽可能保持相对恒定,开空调时不宜过冷,以身体适当活动微微出汗为宜。
秘诀三 调整饮食,科学搭配
膳食中要注意多食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如胡萝卜、西红柿。同时食用白色食物,如燕麦,适量食用黑色食物,如黑木耳,能起到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避免吃过多食用肥肉、烧烤之类油腻的食物。
秘诀四 生活有节,适当锻炼
中老年人在夏季不宜大量运动,锻炼时间宜安排在温度较低的早晨或是傍晚,有条件者可室内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避免激烈运动。
秘诀五 不随意停药、减药
夏季气温较高,心脑血管等患者切忌自行停药、减药,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秘诀六 心理平衡、 睡眠充足
心静险少,心脑血管患者应避免情绪激动。对于患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尤其要做到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让情绪起伏过大。昼夜温差大时,夜间睡眠质量易受影响,中午适当进行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张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