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家属不理解,明明入院时神志清楚,转入重症监护室几天,就开始意识不清,胡言乱语,出现各种幻觉,转出监护室后过几天又完全清楚了,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谵妄。
什么是谵妄?
谵妄是ICU常见的一种急性临床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过性意识混乱状态,认知功能普遍受损, 尤其是注意力和定向力受损,通常伴有知觉、思维、记忆、精神运动、情绪和睡眠-觉醒周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谵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老年人群,尤其是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大于65岁伴有内科疾病或手术后的患者,谵妄发病率高达70%~87%。
谵妄常见病因与危险因素
病因
在一种或多种易感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大脑功能储备下降,当促发因素影响大脑内环境,脑内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损害的急性变化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构成谵妄的病因学基础时,可引发谵妄。
易感因素
与患者基础状况直接相关,由患者的既往健康背景所决定,如高龄、酗酒、认知功能损害、严重躯体疾病或脏器功能失代偿、视听障碍、营养不良等,痴呆患者更容易合并出现谵妄。
促发因素
严重感染、创伤、手术、严重生活事件、疲劳、睡眠不足、外界刺激过少或过多、环境恐怖陌生单调、酒药戒断等,如震颤谵妄就是酒依赖患者在酒精戒断后出现以意识障碍、认知损害、幻觉妄想及行为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状态。
药物影响
某些治疗药物的使用如镇痛药、抗生素、抗胆碱能药、抗惊厥药、抗帕金森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中枢兴奋剂、皮质醇激素、抗肿瘤药等也可成为谵妄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谵妄临床表现及分型
一般起病急,病程波动,症状常在24小时内出现或消失、加重或减轻,常有中间清醒期。广泛认知功能障碍为最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有知觉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等。其次是注意力障碍、睡眠觉醒周期障碍,部分出现情绪失控。
躁动型
约占25%,患者也有明显行为躁动、烦躁不安,易激惹,突发攻击,常表现为幻觉、妄想和胡言乱语等症状,一般易为护士或家属关注。
安静型
约占50%,患者主要症状为嗜睡,沉默不语,安静不动和认知分离,通常较少伴妄想、幻觉及错觉,容易被忽视。
混合型
约占25%,有运动过多型和运动减少型谵妄一些临床特点,时而烦躁,时而安静。
谵妄防治
对因治疗是谵妄管理的关键。
1、改善重症监护室环境,减少环境干扰,包括声音和灯光,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助于减少谵妄的发生。
2、提供时钟,加强睡眠管理,模仿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限制白天睡眠,维持昼夜节律。
3、重视和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让患者听音乐、看报等,家庭成员的参与有助于减少患者谵妄的发生。
4、适当镇痛,减少患者痛苦,早期唤醒,避免身体约束,尽早活动,既可降低谵妄的发生率,又可缩短其持续时间。
5、早期开始理疗,康复功能训练,脑功能锻炼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