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会这么惨,不好的事情为什么都发生在我身上!”,51岁的张阿姨难过的诉说她的病史,原来年轻的张阿姨在27年前就因为“直肠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这次因为下腹部胀痛于当地医院就诊查彩超提示:宫腔占位,不排除子宫内膜癌。无独有偶,门诊又来了一位44岁的胡女士,她也是年轻患“结肠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这次以确诊“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来我院就诊,并且询问病史发现家族中直系亲属也有患“结肠恶性肿瘤”去世的。对于这两位患者,王武亮主任都建议进行“林奇综合征”相关基因检测。那么,关于“林奇综合征”一种会遗传的癌症,你听说过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林奇综合征”?
“林奇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是由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林奇综合征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能够发生多种肿瘤的综合征,其患者终生发生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胆道癌、泌尿系统肿瘤等多种肿瘤的风险明显增高,其中以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为最常见。
如果父母其一携带致病基因的话,他们的子女有50%几率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为什么会发生林奇综合征?
众所周知,癌症和基因突变息息相关。林奇综合征主要是由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突变引起。由于MMR的遗传缺陷,导致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无法得到修复,出现微卫星重复序列的不稳定,体细胞的突变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
哪些情况下,应考虑“林奇综合征”?
中国人林奇综合征家系标准:
家系中至少有2例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的2例为父母与子女或同胞兄弟姐妹的关系(一级血亲)
符合以下任意条件:
至少1例为多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包括腺瘤)
至少1例结直肠癌发病年龄<50岁
家系中至少1例患林奇综合征相关肠外恶性肿瘤(包括胃癌、子宫内膜癌、小肠癌、输尿管和肾盂癌、卵巢癌和肝胆系统癌)
如果患者家系满足以上诊断标准,我们可以对患者进行MMR免疫组化检测及微卫星稳定性的测定,符合林奇综合的筛查标准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行胚系基因检测。如果胚系基因检测到了病变基因,就可以诊断为林奇综合征。患者的家族成员,也应该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如果发现携带致病基因,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
如果发现携带了致病基因,那么发生肿瘤的风险大大增加,但也并不是只能等待,需要对各系统肿瘤进行严密监测,以早期发现林奇综合征相关肿瘤。
对于确诊林奇综合征或携带致病基因的患者,常规体检项目有:
结直肠癌筛查:MLH1或MSH2突变携带者:20-25岁开始每1-2年行结肠镜检查;MSH6或PSM2突变携带者:25-30岁开始每1-2年行结肠镜检查。
妇科肿瘤筛查:30-35岁起每1-2年进行1次子宫内膜活检、经阴道超声检查,对于无生育要求或>40岁患者,接受预防性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
胃癌和小肠癌筛查:30-35岁起每1-2年进行1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和胃窦部活检,在行胃镜和肠镜时,可观察十二指肠远端和回肠末端,排除有无小肠癌。
泌尿系统肿瘤筛查:30-35岁起每1-2年进行1次子宫内膜活检、经阴道超声检查和尿常规检测。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林奇综合征是可防可治的。对于有可疑林奇家族病史或者已确诊携带致病基因的患者,建议您尽早进行专业的遗传咨询,获得个体化治疗和干预策略,积极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