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7月为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流行季节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
引起手足口病的常见病毒有哪些?
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目前至少有20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在我国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病例多数由EV71感染所致,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且治疗费用高。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常以患儿发热、食欲不振、咽喉痛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为主要症状。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可在一周左右痊愈,预后良好。
少数患儿(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致死亡;少数存活病例可留有智障、肢瘫等严重后遗症。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经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接触被其污染的手和毛巾、玩具、餐具、奶瓶、衣物等日常用品等均可传播。
生活中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
勤洗手,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设施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要及时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定期清洗和消毒孩子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奶瓶、玩具、家具把手等。
教导孩子在外面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带孩子去附近医院就诊,确诊手足口病后如不需要住院要居家隔离,对症护理治疗,避免外出和接触其他儿童。
接种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最好方式
我国目前可接种的手足口病疫苗为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到5岁的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该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对EV71感染所致任何程度手足口病的保护率最高达97.3%,重症保护率100%,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非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适龄儿童接种EV71疫苗可以降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疫苗接种地点:预防接种门诊(3号楼4楼)
咨询电话:0371-63974755
接种时间:周二至周五,上午8:00—11:30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田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