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南阳路院区神经介入团队在刘春岭主任带领下成功为一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合并静脉窦狭窄患者完成颅内静脉窦取栓并静脉窦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南阳路院区神经介入水平达到新高度。
家住平顶山的于女士,46岁,入院前2天出现头晕、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1天前出现行走不能、视物模糊的情况,通过CT检查显示右侧顶枕叶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头痛难忍、呕吐厉害,于4月27日凌晨1点25分赶至我院住院治疗。
图A-D示患者院外头CT平扫提示右侧顶枕叶脑出血破入脑室(考虑静脉性出血)
图E-F示患者院外头MRV提示双侧横窦乙状窦显影不良(红色箭头示)
随后,南阳路院区神经介入团队连夜进行手术。该患者静脉窦狭窄合并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右侧优势横窦、乙状窦急性闭塞进而引发静脉性脑出血,如不积极进行手术,患者颅内压持续升高将导致患者血肿进一步扩大甚至危及生命。颅内静脉窦血栓取栓术,已是大脑血栓取栓中最难最复杂的手术之一,该患者同时合并静脉窦狭窄,该类型病例更为少见,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图1-4提示患者入院后行脑动脉造影提示静脉期双侧横窦、乙状窦显影不良(红色箭头示)
图5提示对闭塞段进行反复抽吸后,右侧横窦、乙状窦仍显影较差(红色箭头示)
图6提示对患者静脉窦狭窄段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右侧横窦、乙状窦血流通畅(红色剪头示)
科普时刻: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一、什么是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阻或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高压和局灶脑损害为特征的一类脑血管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0.5%~1%,但病死率约为6-10%。
二、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时会出现哪些症状?
1.一些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比如肢体无力,肢体麻木等。
2.头痛: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90%的患者会出现。很多病人还伴有眼胀、耳鸣、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头痛可以持续存在,也可以波动。
3.严重的患者可出现意识和精神障碍,甚至是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4.癫痫:40%的患者出现局灶性或全身性痫性发作;颅内压升高造成的视盘水肿,可使视力下降;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脑神经麻痹、失语及小脑体征。
三、怎么样才能明确该疾病的诊断?
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目前DSA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属于微创手术,在一些脑血管病方面的诊治DSA已经作为常使用的辅助手段。
四、应该怎么治疗该疾病呢?
可进行针对病因治疗、抗血栓(介入)治疗及对症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预后差异较大,患者应重视,积极就诊,配合医生的检查,早日治疗。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