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脑梗死的预防,就是医生说的二级预防,关键在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和控制危险因素。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吸烟、过量饮酒等。服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降压药、降糖药等。
这些药物如何正确服用呢?
一、抗血小板药——长期服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外层有一层肠溶性的薄膜,使包裹的阿司匹林在酸性的胃液环境中不会被溶解出来,进入肠道碱性环境才开始被吸收,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这样就避免了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如果饭后服用,食物可以稀释或中和胃酸,降低胃的酸性,可能会使阿司匹林的肠溶外衣在胃内提前溶解,增加了药物对胃的刺激。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是空腹服用,减少在胃内的滞留时间。
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在早饭前、午饭前、晚饭前或睡前服用。由于很多人同时要服用降压药或他汀类药物,于是,在早饭前和降压药一起服用,或在睡前与他汀类药物一起服用更为方便。
预防脑梗死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要随意停药,应该在每天同一时间服用。在常规服药时间的12小时之内漏服,应立即补服1次;若超过12小时之后漏服,应在下次常规时间服用,剂量无需加倍。在阿司匹林过敏和不能使用时,可用氯吡格雷替代。
氯吡格雷早晚任何时间服用都可以,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如果患者的胃肠不耐受,建议在饭后服用。
二、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睡前服用不会错)
临床上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等。它们的作用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在夜间达到高峰。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半衰期长,所以服用时间比较灵活,可以在每日任何时间服用。而其它他汀类药物半衰期比较短,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疗效,多主张夜间服用。
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我的血脂正常,还需要吃他汀类药物?”
其实这些药物不仅有降脂作用,还能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所以需要长期服用。出现药物过敏、不明原因的肌痛、肝区不适等情况,须及时就医。
降压药和降糖药,最好能根据血压的变化规律和血糖情况来选择服药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