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的日益完善,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的老龄化进一步加剧,需要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数量也日渐增多。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个器官功能的减退,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多,其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较为多见。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这个话题。
POCD是术后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指术前无精神异常的患者在麻醉手术后出现人格、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和技巧的改变,同时伴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即认知能力异常和记忆减退等,甚至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认知功能衰退包括以下方面,比如:领导能力、语言、注意力、知觉、表达能力、学习、记忆和抽象思维等等,但是患者一般仍具有定向力。
一般POCD发病于术后几天之内,有1%的老年患者可以持续1年时间。对于大多数的老年患者来说,是可逆的,多数在麻醉恢复室表现清醒,而在术后1~3天发病。要注意的是,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术后谵妄(POD)、痴呆(DSMIV)还是有区别的。DSMIV是指从先前的功能水平上认知和行为能力出现渐进式下降,包括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记忆、推理、视觉处理、领导能力、社交行为和人格,它是由脑病引起的。
自从1955年Bedford等首先报道全身麻醉手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后,人们逐渐重视并积极对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目前POCD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仍尚未明确,但大量研究显示POCD可能与年龄、手术类型、应激反应、酗酒、用药史、术前认知功能水平、术后低氧及低血压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年龄越大,POCD的发病率越高,恢复越缓慢,研究普遍认为年龄是引起POCD的危险因素。手术会导致神经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和皮质醇的释放,大手术可能增加应激反应,而大脑白质和灰质的改变可能导致认知储备的下降,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较高的教育程度所抵消。老年高血压患者术中维持较低的平均动脉压,可增加术后1天至1周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心脏手术中,脑氧饱和度的降低可增加POCD的风险。与全身麻醉相比,区域麻醉并不减少POCD的发生率。
目前,POCD的诊断是基于术前及术后认知功能下降而做出的。术前测试包括: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画钟试验、文字学习记忆测试等,可能对POCD高风险患者有益。有关POCD的预防尚无统一标准,但是,围手术期间进行适当的干预,能有效降低POCD的发生率。因此,术前应尽量减轻患者的思想焦虑,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对过度紧张的患者,术前可口服安定类药物。术前积极调整患者的全身状况,达到最佳状态。
总之,POCD的发生不仅使患者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恶化,而且使患者的住院天数增加,延迟身体的康复。因此,我们要重视POCD的发生,尤其是老年患者,应积极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和降低POCD的发生和发展,促进老年患者的早日康复。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