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
什么是结核病?
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
肺结核常见的主要症状
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
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
提醒广大居民朋友,如果连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就应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及时就诊。
肺结核常见的传播途径
结核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这种简单的传播途径使许多人都容易被结核病患者传染。肺外结核不会传染给别人。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紫外线,75%酒精。
怎样预防结核病
1. 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 早期发现传染病、及时治疗,减少传染性;
3. 新生儿要接种卡介苗;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
5. 房间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提醒大家,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劳逸结合,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让我们共同努力,从保护好自己做起,一起终结结核病的流行!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感染性疾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