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渊源,可追溯至1928年冯玉祥下令成立的河南民政厅接生传习所。
1922年5月,冯玉祥第一次主豫后,十分重视教育,查抄军阀、地主家产用于兴办教育及公益事业。虽仅任职短短4个月,却使河南省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河南民政厅接生传习所大门复原图
1927年6月,冯玉祥第二次主豫,出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下令建设河南民政厅接生传习所,要求“从速聘请专门产科医生,设立大规模之河南接生传习所,由各县选送贫寒妇女三名入所学习”。河南省民政厅厅长邓哲熙按照冯玉祥的命令,于1928年3月开始筹办训练接生传习所事宜,委派郭师武为所长,具体筹办“接生传习所”。设教务主任1人,聘任女教员12人分别门类任教,派会计、庶务、文牍各1人,在开封图书馆街(今开封市寺后街开封市妇产医院位置)建所,由河南省民政厅选送全省各县学生入所学习。1928年5月14日,经过紧张筹备,学校正式上课。这是河南省最早官办的新式接生法培训机构,也是、开封市妇产医院共同的发源地。
*1928年设立的河南民政厅接生传习所,系医院最初根源
建所初期,因财政不足,房屋教舍都是利用原有的旧院落,设备十分简陋。待日渐丰盈后加之官拨经费,随即修建接生传习所大门。河南民政厅接生传习所大门上有石刻对联,上联为“打倒列强全凭军士敢誓死”,下联为“挽救中国提倡民族重产生”,两侧还有“总理训词”和“冯总司令警语三条”。
*1932年河南大学医学院首任院长阎彝铭编拟的河南大学医学院建院规划和预算影印件,其中提及的河南民政厅产科学校(接生传习所)系医院前身
由于各县选送的学生文化程度不一,不便于合班教学,于是便分为甲乙两班,因材施教。接生传习所内设教室四间,学生寝室十间。为配合学生实习,设有产妇坐室(今门诊接待室和临产接待室)五间,内有药品、器械以备临产接生使用。另设产妇调养室(今病房),内有床桌、被褥等。伙房还可供应产妇吃饭。
接生传习所教学内容是以传授新的医学知识为主,辅以助贫扶弱,入所学生共分三期教授,每期时长一个月。第一期讲产科、中山主义、解剖、药物、胎生、妇人科、卫生、体育及音乐;第二期另加外科;第三期另加内科、小儿科和产科实习。
1930年5月,河南民政厅接生传习所划归河南大学医科管辖,改建成河南大学医科附设产科学校。为解决学生实习问题,成立河南大学医科附设产科医院,设产床20张,是河南省内第一所正规的产科医院。
(供稿/彭永强 金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