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后部分患者出现双侧眼眶青紫肿胀,皮下淤血,眼结膜下出血---俗称“熊猫眼”征,该表现提示患者可能出现了颅底骨折中的前颅底骨折。除了“熊猫眼”征外,前颅底骨折常致脑脊液鼻漏,发生率高达39%,表现为伤后血性液自鼻腔溢出,可伴有嗅觉丧失或减退。要引起警惕,及时就医。
各种致伤原因可能导致患者脑外伤后出现口鼻腔出血,往往容易掩盖脑脊液鼻漏的情况,观察处理不当可能致使气颅、颅内感染等,给患者造成极大威胁。
出现以下情况时要警惕
1、有血性或清亮液体(脑脊液)由鼻腔溢出。在坐起、低头时漏液增加,平卧时停止,仰卧位时液体流向鼻后孔进入咽部,或积于蝶窦及其他鼻窦腔内,故清晨起床时溢液较多,常不自主吞咽,可自觉出咸味。
2、漏出液较多时可出现头痛、头晕等现象。
3、漏出液痕迹的中心呈红色而周边清澈,或液体干燥后不结痂。
如果出现脑脊液鼻漏,要及时就医,以免引起严重并发症。
重要事项要知晓
1、体位: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可抬高床头15°~30°,头卧向一侧,防止脑脊液逆流。一般卧床持续至脑脊液漏停止后3~5天。
2、保持鼻腔清洁,有流出的液体可使用无菌干棉球在鼻腔外侧轻轻吸附。鼻腔内不可冲洗和填塞。加强口腔护理。
3、保持房间内整洁,每日通风30min以上。卧床时床单位保持整洁、干燥。条件允许时保持室内温度18~20℃,湿度50%~60%,减少室内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4、注意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脖子硬)等情况出现,每日监测体温,及早发现颅内感染。
5、适当减少液体摄入量,以减少脑脊液分泌。
6、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屏气、抠鼻子、擤鼻涕、打喷嚏和用力咳嗽等。
7、因用力排便会影响漏口愈合,要避免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可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口服缓泻剂或应用开塞露等帮助排便。
8、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悦,保持血压平稳,安心修养,以免影响漏口愈合。
9、服用抗生素的患者要按时按量服用,不可自行停药或随意增减药量。
绝大部分患者脑脊液鼻漏可自行痊愈,或住院行“腰大池引流”帮助漏口愈合。仅有少数持续3~4周以上者或自愈后多次复发的患者需要入院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故而早期应引起警惕,及早发现,积极采取以上措施预防与干预,减少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供稿/刘婷婷)